本篇文章2329字,读完约6分钟

□我们的记者徐霞

“多亏了安徽省商务厅和张书记,我们家去年成功地摆脱了贫困。依靠水稻和养虾业,今年的净收入估计为2万元来自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瑶里镇和兴村的53岁村民斯皮果(音译)用模糊的语言告诉记者,他那双单纯的眼睛充满了感激和激动。之后,他歪歪扭扭地走到田里,放下虾网,准备收获今年的小龙虾。由于从小就患有脊髓灰质炎,身患残疾的斯皮果与瘫痪多年、神志不清的88岁父亲相依为命。因此,斯皮果一直是村里最困难的贫困家庭。近年来,在安徽省商务厅的帮助下,斯皮果终于摘下了扶贫的帽子。

扶贫路上,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斯皮果口中的张书记是指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瑶里镇和兴村第一书记,和兴村安徽省商务厅扶贫小组组长。两年来,张世勇以扶贫为己任,潜心耕耘,取得了村民的认可和显著成效。在安徽省商务厅的不懈努力和支持下,和兴村只剩下8户24人的贫困户。

扶贫路上,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我低下头,像一头心甘情愿的公牛一样为孩子们服务。

乍一看,张世勇黝黑的脸庞勾勒出清晰的轮廓,让人几乎无法相信他是安徽省商务厅的官员,更像是一名在农村工作多年的基层干部。

"经过五道光束,很难看到我的父母."回忆起在青藏高原参军的艰难岁月,张世勇仍然记忆犹新。1993年高中毕业后,张世勇在青海省西宁市参军。两年后,他进入了军事学院,进入了天津交通工程学院。从军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青藏军事站第三汽车团,在那里他执行机动运输任务。他常年驻扎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地区。在无人的土地上执行任务是很常见的。风雨过后,金哥马铁…张世勇一步步成长为副团级干部。在担任连长期间,他的公司还获得了一等集体功绩。为了照顾家人,2013年,张世勇告别了军旅生涯,搬到了安徽省商务厅。

扶贫路上,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张世勇从小在农村长大,在部队奋斗了20年,养成了做事不放弃、为人正直、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性格。从蓉回来后,并没有改变自己当兵的本色。2017年4月,在安徽省商务厅党组的安排下,他来到了能充分发挥他炽热感情的一个基层村庄&和兴村。他微笑着对记者说:“我是一块革命的砖,我需要它。”

扶贫路上,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新时期的企业干部应做到“严谨、务实、创新、敬业”。白天走访群众,晚上整理资料,思考对策……在和兴村,张世勇可以说是在短时间内与穷人接触最多、接触时间最长、了解穷人信息最清楚的人。在村办,张世勇向记者出示了一份登记表,上面写着:“我们实行一村一计划、一户一计划和一人一策,以摆脱贫困。比如,这个饶郑龙出生于1945年,是一个五保户。这些是针对他的情况所采取的扶贫措施的跟踪记录。”

扶贫路上,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在扶贫工作中,张世勇也遇到了很多麻烦,遭受了很多委屈:“一些村民显然没有生病,他们必须为贫困户享受过度的政策;一些村民的房子漏雨,他们不愿意修理。他们也来找我;婆媳之间,夫妻之间都会有争吵...“为了解决各种矛盾,他总是坚持公平正义,努力工作,真诚相待。现在他每次来村里,村民们都会热情地迎接他。”张书记要来家里做客喝茶。"

扶贫路上,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只要有需要的人能过上好日子,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张世勇说。

"张书记帮了我们很多忙,解决了很多问题."和兴村永宁水产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王一勇告诉记者,和兴村过去没有小龙虾产业。2017年,他们来了,转让了800亩稻田。在水稻和养虾业中,用水和临时住房建设等各种问题都由张世勇领导的村干部解决。现在龙虾销售已经进入旺季,日销售额为1万元,可以持续到6月底。

扶贫路上,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为了摆脱和兴村的贫困,张世勇常年驻扎在该村。起初,“为了照顾家庭而换工作”的想法已经完全消失了。照顾家庭的重任仍然落在恋人的肩上,孩子们很无助地去寄宿学校。去年5月,他的岳父在合肥接受了肠癌手术。他忐忑不安地站在手术室外面。听到手术成功的消息后,他没有等岳父离开手术室就离开了医院,赶往和兴村。

扶贫路上,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英雄不是无情的,而是肩负着太多的责任。“去年五月是最忙、最关键的时候,各方面的事情太多,真的没有办法。”张世勇抱歉地说。

规划可持续发展之路

站在安徽省商务厅贸易发展处捐赠的高标准稻田和虾田旁,一阵微风吹过,水面上布满了波浪。张世勇指着稻田和虾田里的沟,非常专业地告诉记者各种细节:“看看这片稻田,沟的宽度和深度都很规范。小龙虾在放牧时不需要使用除草剂,其粪便可以代替化肥用于施肥。插秧时,需要释放一些水分。小龙虾跑到深沟里,然后在幼苗长大时储存水分。小龙虾借幼苗保护后代,这样不仅虾的产量高质量,而且好。

扶贫路上,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为了引导狼牙脱贫致富,张世勇白天经常和他一起呆在虾田里,和他交流研究,晚上和大农户一起去虾池学习,这给狼牙脱贫致富注入了信心。如今,和兴村的水稻和虾类综合种植面积已超过2200亩,有效地带动了贫困家庭发展工业脱贫致富。

扶贫路上,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扶贫重在帮助和帮助智慧."在张世勇看来,最重要的是为和兴村的所有村民规划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今年年初,张世勇发现盆栽蔬菜项目大有可为,于是他在网上搜索了蔬菜之乡寿光盛丰农业科技开发公司负责人的电话号码。为了让对方知道,他打了十几个电话,用毅力感动了对方。4月21日,张世勇带了几个人去买火车票参观这座房子。被誉为中国“温室蔬菜之父”的王乐义和张世勇,深入探讨和交流了各种高端蔬菜种植和技术培训模式,为他们安排了详细的考察计划,提供了第20届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的贵宾票,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扶贫路上,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我们必须建立扶贫的长效机制。"今天,张世勇想得更久了。今年4月,张世勇邀请安徽省商务厅在和兴村组织产销对接活动,促进稳定供应渠道的形成。引进的火龙果种植项目正在建设中,为和兴村增添了更多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扶贫路上,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不要抛弃一个贫穷的家庭,不要留下一个贫穷的人!”这是张世勇的庄严承诺。走过了葱郁的稻田和虾田,走过了生机勃勃的蔬菜大棚,张世勇充满了雄心壮志,继续向新时期企业干部的扶贫之路迈进...

标题:扶贫路上,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8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