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27字,读完约3分钟

■张淼

在伊拉克南部的“石油之城”巴士拉外的沙漠里,长长的火炬正在燃烧。战后,中国建筑商正在帮助伊拉克最大的油田鲁迈拉油田重建和恢复其石油生产能力。

在中国石油建设工程总公司的鲁迈拉预制车间,电焊的噪音轰鸣,忙碌的中外工人正在预制油田管道和钢结构。

制革项目212队队长赵荣国说,车间分为管道下料、打磨、组装和焊接四个工序,然后进入防腐、除锈和管道加压阶段。“为了减少油田中的焊接操作,许多管道结构需要100%预制,并且仅在现场进行安装操作。”赵荣国说。

在做了30年石油工人后,赵荣国随着石油建设的步伐从中原的胜利油田搬到了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然后出国了。从苏丹和阿尔及利亚项目到伊拉克的鲁迈拉油田项目,浓重的地方口音保持不变,但中国飞速发展的石油建设所带来的自豪感日益增强。

伊拉克油田的中国建设者

赵荣国说:“从(石油)建设的角度来看,从最初的10吨起重机到目前的7000吨龙门起重机,我国的机械化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2003年,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给鲁迈拉油田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许多油罐被炮弹炸毁。战后,如何恢复石油生产能力已成为伊拉克政府的一个难题。

2009年,英国石油公司、伊拉克南方石油公司和中国石油联合中标鲁迈拉油田项目。自2011年以来,中国石油建设工程总公司作为鲁迈拉油田的主要建造方,已经执行了30多个石油、天然气、水和电站项目的施工合同。

赵荣国在鲁迈拉项目上工作了近30个月,他说:“每次一套设备被制造出来,感觉就像是一个里程碑,感到非常自豪。”但是当谈到他24岁的儿子时,他感到内疚。“从他出生到长大,我们在一起还不到三年。”。

伊拉克长期处于动荡之中,安全局势不稳定。出于安全原因,工人的主人不能外出。此外,由于日程和签证的限制,他们经常每十个月休假一次。一周七天,从早到晚,中国在鲁迈拉油田的建设项目都是由工人师傅们完成的。

“去年,我们在鲁迈拉的总工作负载约为13万英寸,预设为50%或更多。在这个工厂里,完成了60,000英寸的预设量,管道的延伸长度约为890公里。”赵荣国说。

巴士拉是著名的“热极”。夏天,当火炬在户外燃烧时,温度会接近60摄氏度。一位工人的师傅拿出去年夏天的手机截图:“周三,天气晴朗,最低气温33摄氏度,最高气温54摄氏度。”

“在夏天,你不能整天流汗。”负责抛光管道接口的山西小伙子董志强说。2016年初,他来到鲁迈拉油田工作。尽管环境艰苦、封闭,而且他远离亲戚,但当他想到自己正在伊拉克最大的油田打磨管道时,他仍然感到“满意”。

中国石油建设工程总公司鲁迈拉项目经理王祥会说,鲁迈拉油田的日产量已达150万桶,占伊拉克石油产量的1/3。

王祥会说,伊拉克的地理位置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中国公司正在通过“一带一路”向伊拉克提供人力、财力和技术支持,帮助伊拉克政府重建石油工业,增加战后油田产量。

“由于战争,伊拉克已经多年没有发展了。我们可以迅速填补空白,适应西方公司的高标准,改造旧设施。”他说。

标题:伊拉克油田的中国建设者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8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