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00字,读完约3分钟
5月14日,央行启动了一年期2000亿元人民币的mlf操作,超过了mlf的期限,注入了一定的增量流动性。分析师指出,纳税期限等因素的影响开始显现。然而,随着定向RRR减债即将实施,央行选择在到期日更新mlf也显示出稳定的流动性态度,后续流动性不太可能大幅收紧或过度充裕。
央行过度更新了多边基金
14日,央行宣布,为规避纳税期等因素的影响,5月14日中期贷款额度为2000亿元,比当日到期额度多440亿元。当日,200亿元人民币的央行反向回购到期,央行没有开展反向回购操作。因此,从整体来看,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实现了240亿元的净流动性投资。
分析师认为,央行的操作至少传达了以下两个方面的信息:
首先,纳税期的影响开始显现,流动性处于边际压力之下。过去,5月也是一个传统的纳税月,财政存款在过去两年中平均增加了4700多亿元。根据央行公告中披露的信息,纳税期限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
这也可以从最近的流动性波动中看出。上周,流动性极其充裕,银行间市场的隔夜回购利率一度跌至1.2%以下,创下近四年来的新低。然而,资金充裕度开始下降,货币市场利率也迅速反弹。14日,dr001的加权平均利率上升了25个基点,至2.41%,dr007的加权平均利率上升了12个基点,至2.63%。
目前,流动性可能主要被外汇损失、政府债券发行和支付、央行流动性工具到期、财政税收等消耗掉。相比之下,纳税期的短期影响可能更大。这可能是央行公告提到纳税期的唯一原因。
第二,央行及时恰当地更新了多边基金,表明了保持稳定和流动性的态度。需要注意的是,有针对性的RRR降息将从5月15日开始实施,这也将释放一定量的流动性。在这种背景下,央行选择了超额更新mlf,且发布的信息清晰,有助于稳定市场流动性预期。
保持合理的丰度是一件很有可能的事情
业内人士指出,影响短期资金的因素仍然很多。定向RRR切割将很快实施;第二,纳税期限的影响可能会进一步显现;三次汇率波动增加了外汇资金的不确定性。此外,地方债券的发行和支付,以及存款衍生导致的准备金补充也将持续影响流动性。
然而,总的来说,保持流动性相当充裕的可能性仍然很高,不太可能出现大幅收紧或过度充裕。如果流动性过紧,货币市场利率上升,可能有助于短期内稳定内外利差,有助于维持汇率稳定;然而,从长期来看,货币紧缩不利于经济稳定增长,尤其是当外部变量再次增加时。流动性过剩和货币市场利率大幅下降可能会加剧汇率波动,甚至在短期内增加资本流动的波动。
考虑到15日的定向降息将释放一定量的长期流动性,短期流动性的边际趋同有望缓解,货币市场利率在经历短期快速上升趋势后可能再次企稳。
标题:央行超额续做MLF释放两大信号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8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