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06字,读完约4分钟

继第一季度银行信贷强劲增长后,4月份信贷和社会融资数据双双下滑。根据央行昨天发布的数据,4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1.02万亿元,比上个月减少6700亿元;社会融资增加1.36万亿元,比上个月减少近50%。

虽然4月份新增信贷规模有所下降,但信贷结构仍有许多亮点,如住宅行业新增贷款保持稳定,中长期贷款比重进一步上升。然而,也有低于预期的结构性数据。有些人担心经济复苏的步伐会放缓。有些人认为仅凭月度数据对经济形势做出趋势判断是不够的。考虑到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和实体经济的有效需求不足,结构性宽松将是近期货币政策的主题。

新增信贷量质提升 结构性宽松有望持续

新信用“质量改进”

中长期贷款比重上升

市场曾预计4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将会下降。从信贷结构来看,仍有许多亮点。一方面,四月份住宅贷款与去年同期基本相同。受房地产销售回升影响,以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为主的住宅行业中长期贷款增加4165亿元,同比增长622亿元。另一方面,在4月份的贷款增量中,新增中长期贷款占比环比上升近两个百分点。

新增信贷量质提升 结构性宽松有望持续

“在头四个月,新的信贷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改善。年初以来,信贷增长规模明显超过去年同期,结构进一步改善。在过去的一年里,新增中长期贷款的比例有所增加,并且其变化趋势已经显现。反转。”光大证券(香港股票06178)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表示。

新增信贷量质提升 结构性宽松有望持续

然而,结构性信贷数据也隐藏着担忧。4月份,企业部门贷款增加3471亿元,同比减少2000多亿元,特别是新增中长期贷款处于2018年以来的较低水平。企业新增贷款总体比例进一步下降,表明当前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然不足。

中信证券(香港股票06030)研究所副所长明明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4月份信贷需求整体疲软,第二季度初广泛信贷的影响减弱。企业部门中长期信贷增速下降,而短期信贷增速不足,这表明实体经济的生产和投资仍处于犹豫状态,企业应根据经济复苏的进度决定进一步的融资需求。

新增信贷量质提升 结构性宽松有望持续

前四个月的社会融合增量

明显好于去年同期

4月份,社会福利增加1.3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4000多亿元。结果,社会福利增长率从上个月的10.69%下降到10.4%。然而,今年前四个月社会融资的增长明显好于去年同期。

对一般贷款的需求减弱是社会融资增长低于预期并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当月发放给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2254亿元;非标准融资也略有放缓,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融资环比略有下降,三种非标准融资总额环比下降超过2000亿元。

新增信贷量质提升 结构性宽松有望持续

中泰证券的固定收益分析师齐伟认为,这一轮广泛信贷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一方面,缺乏传统房地产、城市投资平台等杠杆实体,信贷扩张速度不会太快;另一方面,去年新的资产管理规定导致银行信贷迅速收缩。尽管今年不会进一步下跌,但它将继续在底部巩固。

新增信贷量质提升 结构性宽松有望持续

然而,对于4月份的广泛信贷的影响,也有相对乐观的看法。招商银行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刘东亮(港股03968)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今年前四个月累计的社会融资和信贷规模仍明显好于去年同期,因此广泛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将持续。

新增信贷量质提升 结构性宽松有望持续

预计结构性宽松将继续

市场对4月份的数据有不同看法,但对货币政策未来走向的看法相对一致。许多分析师预计,央行仍将加强货币政策的预调整和微调,并继续实施结构性宽松战略。

明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央行将在后续继续保持结构性宽松,并不排除实施超出预期的货币政策操作。这些行动可能会支持社会融资的增长率。

齐升表示,4月末,超额准备金率处于过去一年的低位,虽然5月初资金回笼有所松动,但考虑到5月至6月纳税和mlf到期造成的较大资金缺口,以及央行前两个季度改变了充足、提前、低成本投放模式后,如何对冲后续资金缺口值得观察,5月资金仍将波动。

新增信贷量质提升 结构性宽松有望持续

招商证券(香港股票06099)的研究报告也认为,与之前的限制相比,货币政策可能会有所放松。目前,1500多亿mlf已于5月14日到期,加上近期的贸易摩擦、股市回调、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等因素,并不排除后续央行可能采取结构性宽松的操作。

新增信贷量质提升 结构性宽松有望持续

为了保持流动性相当充裕,央行最近一直在默默努力。例如,本周以来,在反向回购和mlf未到期的情况下,央行连续三个交易日在公开市场进行反向回购操作,累计净流动性投资500亿元。

标题:新增信贷量质提升 结构性宽松有望持续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8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