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33字,读完约2分钟
在江西鹰潭高新区,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遵循“村企联姻”的理念,以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为主要帮助模式,充分发挥自身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优势,投身精准扶贫事业。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走上扶贫之路
一大早,来自江西省鹰潭市方嘉村的村民徐连银就穿上工具,来到离家50米远的江西蒙娜袜子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我不仅在这里赚钱,还学习了技术。”徐连银说道。
位于偏远地区的方嘉村是一个省级贫困村。徐连银今年49岁,她的丈夫是残疾人,她的孩子在上学。她是当地“私营企业帮助村”的众多贫困受益者之一。
2018年8月,江西蒙娜袜子有限公司响应鹰潭高新区“民营企业扶村”号召,在村内设立“扶贫车间”,徐连银等15名村民成为首批工人。
鹰潭高新区是鹰潭产业发展的“主战场”,聚集了大量民营企业。在反贫困斗争中,莫娜·索克斯等一批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精准扶贫行动,成为当地扶贫的“生力军”。
“帮助穷人是私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帮助,贫困家庭能够找到工作,贫困村庄能够找到富裕的工业。”江西省袜子有限公司总经理陆告诉记者,公司在鹰潭各地设立了25个“扶贫车间”,带动了包括60多户贫困户在内的320多名村民上门就业。
在鹰潭高新区,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按照“村企联姻”的理念致力于精准扶贫,以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为主要援助模式。企业家主动走出园区厂房,充分发挥自身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优势,结合贫困村和贫困家庭的具体情况,帮助贫困家庭实现脱贫的梦想。目前,全区40多家民营企业在鹰潭市70多个村庄开展了帮扶活动,带动1500多名贫困村民上门就业,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私营企业帮助农村”的行动不仅给贫困家庭带来收入,还点燃了他们的就业和创业热情,使他们能够重新获得对生活的信心。”鹰潭高新区扶贫办公室主任王辉告诉记者。
武举,上清镇贵州村的一个贫困家庭?夫妻俩都在村里的“扶贫车间”工作,做包装工作。“我老了就不能干重活了。我以前找不到任何事情可做,我对摆脱贫困没有信心。”吴菊,62岁?说袜子包装非常适合他们。“每个人的月薪都在1300元以上,日子比以前好多了。”据了解,贵州村扶贫车间已安置15名村民就业,其中7人来自贫困家庭。(经济日报记者刘星)
标题:民企巧作为 扶贫生力军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7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