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92字,读完约7分钟
不仅成功解决了近14亿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基本实现了从“吃好”到“吃好”的转变
中国的饭碗供应完全有保障
目前,中国粮食产量已达到1.3万亿斤,粮食、棉花、粮油、糖、果菜茶、肉、蛋、奶等大宗农产品供应明显增加,主要农产品市场运行基本稳定。今年以来,中国农产品供应总体充足,市场运行基本稳定,为应对外部风险和挑战提供了重要支撑-
“我们不仅成功解决了近14亿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基本实现了从‘吃饱’到‘吃好’的转变。”在6月26日举行的农业和农村事务部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发言人广德富表示,目前,中国粮食产量已达到1.3万亿斤,粮食、棉花、油料、食糖、果菜茶、肉类、鸡蛋、牛奶等大宗农产品供应明显增加,主要农产品市场运行基本保持稳定。可以说,我们的“米袋”、“菜篮”、“果盘”总体上是足够的,中国人的饭碗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供应也有了充分的保证。
广德富说,在粮食生产方面,全国夏粮已经丰收,全年粮食生产开局良好。从春播和夏播的情况来看,秋粮的生产情况也不错。总的来说,全年都有丰收的基础、条件和希望。在肉类生产方面,由于非洲猪瘟流行等多种因素,猪肉供应相对紧张。有鉴于此,农业和农村事务部一方面积极促进生猪生产的恢复,另一方面促进肉类结构的调整,并引导增加家禽和其他替代品的生产。目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家禽、牛羊肉、水产品等替代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充足。此外,主要经济作物和园艺作物的产量也保持稳定。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国情是人多地少。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应始终是发展农业的首要任务。”广德富说,中国非常重视粮食和农业生产。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通过政策支持、科技推动和深化改革等多种措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中国有几组关于耕地的数字:18亿亩,这是耕地的红线。15.46亿亩为永久性基本农田,应实施特殊保护制度,确保数量和质量不下降。10.58亿亩,是粮食生产的指定功能区和农产品生产的重要保护区,应按上图所示入库并发放到农村家庭。8亿亩是要建的高标准农田。目前已建成6.4亿亩,耕地质量提高了一两个等级。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保护和改善耕地质量的行动,促进耕地的恢复。
——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不断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包括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开展重要农作物良种联合研究,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加强农业机械设备研发,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目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3%,农作物品种大规模升级,农作物种植和收获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8%。这些软硬件升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土地产出率。
-注重扩大食物来源。鉴于中国人多地少的事实,我们应该开阔眼界,创新方法,从简单地想办法解决耕地问题,到对整个土地和资源大惊小怪。中国有广阔的山区、林地、草地、海洋等。,这是丰富的物种资源。农业和农村部门积极引导农民“读山海经,唱林草戏,打好果蔬牌”,挖掘各种资源的生产潜力,促进食物来源的多渠道、多品种、多样化,更好地满足居民健康消费的需求。
农产品市场基本稳定
“今年以来,我国农产品供应总体充足,市场运行基本稳定,为应对外部风险挑战提供了重要支撑。”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市场和信息技术司司长唐珂表示,大米和小麦的供需非常平衡,价格继续保持稳定;玉米拍卖很活跃,价格停止下跌并稳定下来;大豆、棉花、食用油和糖的供需充足,价格稳定疲软;水果和猪肉等一些“菜篮子”产品的价格分阶段大幅上涨。
在回答《经济日报》记者提问时,唐珂分析了蔬菜、水果和猪肉价格早期上涨的原因及未来趋势。在蔬菜方面,根据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的监测,今年1-5月中国农产品批发200指数的平均值为114.5,其中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16.5,高于前两年同期,但仍低于2016年同期。目前,蔬菜价格季节性下降。
前期水果价格持续上涨,主要是因为苹果和梨两大主产区去年春末遭遇低温天气,而一些热带水果如南方荔枝的产量在今年春季出现下降,使得市场短期内供应紧张。5月份,监测的6种水果批发价主要为每公斤7.55元,环比增长19.5%,同比增长34.6%。自6月份以来,随着夏季西瓜、甜瓜等季节性水果大量上市,水果价格开始下降,预计后期将逐渐进入季节性下降趋势。
猪肉继续保持高位运行,主要受非洲猪瘟疫情和周期性因素叠加影响。今年上半年,生猪和母猪存栏量大幅下降,市场供应逐步趋紧。今年5月,中国猪肉平均批发价为每公斤20.63元,同比上涨1.6%,同比上涨29.3%。牛肉、羊肉、鸡肉和鸡蛋的价格普遍走强,但同比增幅明显低于猪肉。由于生猪生产能力的恢复需要一个周期,后期猪肉价格上涨的压力仍然相对较大。
唐珂说,目前,夏粮产量和质量大丰收,秋粮面积稳定,生长良好,水稻、小麦、玉米库存丰富,南美大豆产量高,国内大豆面积增加,大豆供应有保障,蔬菜、水果等大部分鲜食品种生产形势正常,中国农产品市场后期稳定运行有坚实基础。
秋粮的收获有基础和希望
“夏粮增产已成定局,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基础。”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种植园管理司司长潘说,粮食生产是密切相关的,夏收后有早稻和秋粮。目前,早稻正处于灌浆期,其生长基本正常,半个月后即可收获。秋粮是全年粮食产量的主体,其产量约占全年的四分之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秋粮丰收是有基础的,但仍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
潘说之所以有秋粮丰收的基础和希望,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一方面秋粮面积稳定。秋粮主要包括春播和夏播。春播在5月底结束,现在夏播已经超过70%。预计今年秋粮播种面积将达到12.8亿亩,与去年基本持平,为秋粮大丰收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田地长得很好。今年春播以来,大部分主产区气象条件总体良好。虽然东北地区在播种初期遭受局部干旱,但5月中下旬发生了几次阵雨,有效地缓解了干旱,春播作物基本上在高产期播种。6月,全国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光照和温度条件也适宜。玉米、大豆和其他作物都长满了幼苗,而且幼苗比去年长得更好。
秋粮的收获应处理好病虫害。甜菜夜蛾是今年首次入侵中国的一种迁飞性害虫。已在19个省的1000多个县发现,面积约500万亩。由于早期及时有效的防控,扩散速度已经放缓。据专家分析,黄淮海地区玉米将进入生长高峰期,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有可用的药物,技术可以支持,力量可以部署,经验可以借鉴。只要监测到位,防治及时,甜菜夜蛾是可以防治的。”潘说,目前,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已经启动了应急防治机制,公布了25种防治药物的清单,并会同财政部紧急拨付5亿元防治资金,用于指导和支持地方防治工作。
按照中央政府的要求,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制定了《大豆振兴规划实施方案》,今年开始实施大豆振兴规划。“目前,大豆振兴计划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从农业形势看,春播大豆和夏播大豆的面积都有所增加,特别是在东北地区。据估计,今年中国大豆播种面积将超过1.3亿亩,比上年增加1000多万亩。今年大豆种植面积有所增加,并连续四年恢复,提高了国内大豆的供应水平,增强了有效应对国内外复杂环境和风险挑战的信心。”潘对说道。(记者乔)
[我想纠正错误]主编:范玉萌
标题:中国饭碗供给有充分保障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7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