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87字,读完约3分钟
■我们的记者曲晓丽
在参加了社区组织的食品安全知识普及活动后,小啊和母亲在家里就用土法压榨花生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从活动中,小啊了解到,由于大多数小作坊生产工艺简单,条件恶劣,一些本地压榨花生油中的黄曲霉毒素b1往往超标,长期食用可能致癌。这个家庭长期吃的是父母从家乡带来的压榨花生油。在小啊的母亲看来,市场上出售的花生油比用土法榨出的油“更纯、更香”。
俗话说,真理是不可争辩的。经过查阅资料和浏览网站,母女俩最终决定吃正规厂家生产的花生油。
中国是一个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食物首先是安全的。”食品安全涉及所有生产者和经营者,以及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消费者和监管者。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食品安全供给和消费的各个领域、环节和层面都可能存在生物、化学和物理污染风险。但毫无疑问,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消费者协会受理了30,101起食品投诉,同比增长43.7%。其中,保健食品投诉7298起,同比增长40.8%。
要增强全社会对食品消费的信心,将消费者的信心转化为实际购买力,必须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把握好管理责任、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责任、食品安全投资责任和监管部门责任五个关键环节。
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每个人都对食品安全负责。为确保食品安全,整个产业链的所有参与者都需要通力合作,监管当局在确保食品安全方面应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开始从强调结果转向强调过程,从强调系统设计转向强调系统实施,从碎片化转向数字化。监管部门也在各方面下了很大力气进行创新。例如,浙江省一些地方监管部门正在讨论对企业的一些轻微违法行为进行“驾驶证”扣款管理的办法,以促进企业转型。
每个消费者都是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然而,在食品消费过程中,人们总是会产生误解,包括公众缺乏食品安全知识的原因和食品谣言。因此,打破食品谣言,向公众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已成为多年来食品安全宣传周的重要内容。
针对“黑心商贩注射西瓜”、“隔夜蔬菜致癌”、“小龙虾重金属超标”、“葡萄皮霜是农药残留”等传言,工作人员在北京食品安全宣传周中运用科学手段验证真相,以消除公众对传言的恐慌。
此外,为了向公众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在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开展了“走进校园”、“互联网+大学生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等各种活动。在支付宝的“答案星球”和微信的“食品安全大赛”推出后仅7天,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室指导的食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就吸引了1200万人参加,答案数量超过17亿。一系列活动将有助于人们构筑食品安全的思想防线,并使良好的食品消费成为最后一道关口。
标题:把好食品安全最后一道关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7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