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44字,读完约3分钟
“人们有一个很好的时间来拜访我,并担心它。”近日,上海市宝山区古村镇的唐先生兴奋地向区信访办的工作人员赠送了横幅,并紧紧地握着对方的手。
在标语和感谢的背后,是信访干部回家探亲、实地调查、开会研究和解决矛盾的辛勤劳动。
近年来,上海市宝山区信访办党支部坚持以服务大局为中心,把党建工作延伸到开展信访工作的地方,让党员干部牢记使命,做好群众工作。
记者走进位于友谊路的宝山区信访局联合接待室,窗口明亮干净,接待室的工作人员面带微笑,胸前鲜红的党徽格外醒目。许多信访干部都有一个共同的经历:信访接待大厅是最贴近群众的地方,也是最能锻炼党性的地方。
宝山区信访办主任、政府党支部书记张学志对记者说,自全市开展“人民满意的信访窗口”标准化创建活动以来,区信访办要求党员干部表明党员身份,增强群众参与信访、提高工作效率的观念和责任感。
“满意度窗口”如何让大众满意?在为群众设计接待室时,记者发现了一些“巧妙的想法”。长长的接待走廊两边有几十个房间,走廊开头的第一个房间是留给民政部门的。这个设计是为了方便一些腿脚不便的上访者,他们的很多需求需要民政部门协调解决。
在走廊的尽头,有一个特殊的接待室,优雅而安静,有沙发和书架。“这是我们和区妇联共同创建的‘亲密母亲之家’,方便女同胞倾诉心事、解闷。”张学志说:“我们利用律师,‘亲密母亲’等第三方力量参与冲突调解,综合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解决纠纷,一批长期悬而未决的案件得到解决。”
数据最有说服力:2018年,党员干部参与接待群众来信7043次,共3104批,转交监督员来信4519封,信访70件,群众对信访机构和职能部门的满意度较往年明显提高。
信访干部的日常工作不仅仅是坐在接待窗口的前面,更是运行在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线。如何保证一线党员干部发挥表率作用,做好疏导工作?宝山区信访办的探索是建立临时党组织,充分发挥“边防哨兵”的作用。
区信访办副主任艾是一位老信访人,长期从事信访工作,经验丰富。他每次带领党员干部到第一线,都要第一次成立临时党组织,安排有经验、熟悉的党员,加强联系和协调,做好解决群众矛盾和纠纷的工作;平时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管理,注重学习教育,实行点名批评,及时提醒通报,日常监督检查。
近年来,宝山区信访办党支部通过成立临时党组牵头,成功解决了许多信访问题。“做好平时的工作,发自内心的工作,可以使你的工作深入人心。”这不仅是宝山区信访干部的工作要求,也是他们的内心写照。
《人民日报》(2019年6月11日,第19版)
标题:建立党小组 实地解民忧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6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