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14字,读完约7分钟
强调效率、轻安全、抢抓生产等。和危险的企业
安全应符合标准,并逐一通过筛选
从纤维服装和食品包装到轨道交通和航空空航天,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化学工业。然而,化工生产过程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环节多,风险大。一旦发生事故,很容易危及公共安全,社会关注度极高。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学生产国。安全生产的现状如何?根本原因是什么?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企业和行业的专家。
企业缺乏技能型人才,一些地方监管力量严重不足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茹军表示,总的来说,近年来,化学品和危险化学品事故呈下降趋势。2018年,全国化学事故数量同比下降19.6%。然而,应该指出的是,化学事故的总数仍然很大,形势仍然严峻。
其中,化工行业数量庞大,安全生产基础薄弱是关键因素之一。在21万家化工生产经营企业中,“80%以上是设计标准低、技术装备落后、安全投入不足的中小企业。”王茹军说。
与大规模化学工业相比,具有化学背景和知识的专业人员非常缺乏:
一方面,企业缺乏技术人才,化工工人和职业经理人的培训跟不上行业发展。“近年来,在化学工业中招聘人员变得越来越困难,而且流动性很高。许多员工在一两年后就离开了。”江西省科学文化产业厅安全厅长孙海峰深受感动。更让他担心的是,学校培训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的现象更加突出。“一些刚毕业的化学工程专业学生不熟悉实践,他们既不会使用泵等化学设备,也不知道化学材料的特性。花大量时间培训专业技能。”
中国化工安全协会副总工程师郝军认为,技能型人才的缺乏和员工素质的低下是制约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以前发生过许多化学事故,因为操作人员的资质不符合规定。有些操作员甚至没有从小学毕业,甚至连基本的化学知识都不存在。”
应急管理部最近暗访石家庄和合化肥有限公司,发现生产副总经理、设备部负责人和硫酸车间三名操作人员不了解最重要的有毒气体报警阈值和允许浓度;在沈阳正兴新材料有限公司,苯乙烯储罐操作人员无法回答储罐液位高的报警值...一线人员依然如此。我们在哪里可以谈化学安全生产?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化学品安全监管力量严重不足,越深入基层,越突出。根据规定,地方安全监管执法机构应认识到,专业监督员的比例不应低于在职人员的75%。但是,实际上,很多地方的实施还不到位,很多市县的专业比例只有20%左右。例如,化工大省山东有1900多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和20000多家商业企业。但是,一些市县只有2-3名专业监督员,园区安全监管部门只有1-2名。
应落实企业的主要责任,认真对待不科学的园区规划
自去年以来,发生了一些化学安全事故,造成重大爆燃和火灾中毒。"但企业吸取的教训并不深刻,类似的问题依然存在."中国化学安全协会总工程师程长进说。
化工企业的主要责任有很多问题悬空:一些企业领导“在岗位上不灵”,而在应急反应抽查时,值班领导原本用了近一个小时乘5分钟;一些企业“风险管控在形式上”,他们已经停产很长时间,并向当地政府报告说,空的所有材料都已经清理完毕,风险是可控的。然而,事实上,8个储罐中的6个仍然有材料...“主要责任在于企业。如果企业不积极主动,安全生产就永远不会好。”郝军说道。
业内人士认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中“政府着急,企业不着急”的现象十分突出。原因是企业的违法成本太低,尤其是事前处罚不够。有时候几万元的罚款对企业来说算不了什么。我们应该大幅度提高非法成本,实行“黑名单”制度,找出一个并加以打击。
同时,安全监管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地方政府没有意识到安全红线,盲目发展化工行业容易导致事故风险增加。“一些地方没有考虑自身的安全监管能力和化工人才基础,降低了门槛,降低了标准,甚至给一些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开了绿灯,导致生产能力落后。”王茹军说。
需要更多关注的是一些新情况正在逐渐出现。如今,许多地方积极推动化工企业向标准化化工园区迁移,但没有科学的总体规划。“化学园区是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和运输的集中区域。如果一家公司发生事故,往往很容易受到威胁。”扬州化学工业园区管委会安监局局长曹汶认为,不同化学工业园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园区布局规划不合理,综合管理水平较低,容易带来风险。
例如,应急管理部发现,内蒙古乌海、鄂尔多斯、阿拉善等地的化工园区比较集中,部分园区之间只有一条路相隔,相互毗邻,没有建立安全管理联动机制。一些公园没有专门存放危险化学品的停车场,司机躲避交通管制和市政部门。
从工艺设备、信息化建设、人员培训等方面加强安全基础
由于化工行业整体利润率较高,重效率轻安全、急于求成等企业行为日益增多,化工行业很难在一夜之间实现安全生产。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应急管理部主要负责人表示,最紧迫的任务是组织专家对有爆炸、易燃、剧毒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再次进行“筛选”。如果整改不符合标准要求,且整改仍不符合安全要求,则停产停业。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郝军认为,应该实现安全生产责任的量化考核。“许多化工企业岗位责任制缺乏针对性。例如,该岗位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的爆炸着火点等理化性质没有明确规定,容易引发事故的温度等关键过程控制指标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应急处置的关键操作没有得到重视。员工不知道他们的工作安全控制的关键点在哪里,有哪些具体的风险,以及如何准确地评估和促进责任?”
从长远来看,化工行业可以从三个方面加强安全基础。
——通过自动化,加快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减少高风险岗位和区域的操作人员。相关部门分析了2017年10起典型化学事故,其中4起暴露了自动控制系统缺失或未投入使用的问题。日前,江苏省出台了化工行业安全环保升级规划,要求在明年年底前,在役“两个重点、一个重点”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升级率达到100%。
——推进信息化建设。专家指出,在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相关环节缺乏信息共享渠道,缺乏可追溯性和流向监测手段。“一旦发生事故,现场的原材料和财产是什么?这一信息不能及时得到澄清,将会给事故救援带来障碍。”
为此,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和应急管理部建议,今年年底前初步建立全国联网的危险化学品监测预警系统,并将一、二级重大危险源的所有重要实时监控视频图像和预警数据接入该系统。一、二级重大危险源化工园区建立了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实现了企业实时动态监管和自动预警。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鲁西集团安保部主任谢传奇表示,十多年前,鲁西集团与聊城大学联合成立了鲁西化工学院,并开始订单培养专业人才。“定向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安心工作。”(记者丁一婷)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严松
标题:安全要达标 挨个过筛子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6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