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776字,读完约9分钟

骆驼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国本骆驼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记者秘密\\\\\\\\\\\\\\\

"回收这件事,我们是最有资格做的!"坐在记者对面的刘国本兴高采烈。75岁时,他仍然思维敏捷。说到兴奋,他笑起来像个快乐的孩子。

刘国本是骆驼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自1980年以来,他带领一个小乡镇工厂成长为亚洲最大的汽车启动电池制造商,也是国内二次铅行业的领导者。

从湖北西北部的一个小镇起步的骆驼公司是如何成长为一个产业巨头的?

"我们其实很简单,就是生产+回收+服务."刘国本说:“要实现最低的成本,最好的质量,最好的服务和最快的营业额。”

四个“最”不简单。骆驼真的做到了吗?怎么做呢?以降低成本为主题,《上海证券报》记者日前赴湖北襄阳进行实地考察。

让储蓄成为员工的意识

到目前为止,我还记得一件关于“吝啬”骆驼股份的小事。

2011年,记者参加了骆驼股份有限公司的年度股东大会,并打印了一份材料和两页工作。接待人员笑着说,“不要介意正面和背面,”并在打印机旁边的一张纸上签了名,包括打印机和打印的纸张数量。

这个细节让记者印象特别深刻。后来,在与骆驼公司的一位高管交谈时,他说这种事情在骆驼身上太普遍了。“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这是公司的核心价值。”

在日常管理中,生产车间的管理更加严格。

“我们有一个降低成本的会议,该会议每月召开一次,并且已经坚持了几十年。”刘国本告诉记者,降低成本的方法之一是基准化,在生产线之间进行基准化,并与同行业中最好的公司进行基准化。“哪条线成本高,找原因,找措施,哪条线成本低。想办法给予奖励。”

降本严苛研发“舍得” 骆驼股份四十年造一块好电池

“现在,我们的成本是整个行业中最低的。”刘国本表示,即使与全球最大的铅酸蓄电池制造商相比,该公司的生产成本更低,生产效率更高。

刘国本在总结经验时发现,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因素是把责任放在一线员工身上,通过激励制度和企业文化使节约成为员工的自觉意识。

这与刘国本的海外经历有关。

1998年,刘国本参观了一家美国工厂。那是一个星期五的下午,几乎是下班的时候了,但是工人们仍在一丝不苟地工作,把机器擦洗干净。刘国本回来了,对公司里的人说,这些工人是不能让任何人看到的,这是他们有意识的行为,我们骆驼也应该这样做。

降本严苛研发“舍得” 骆驼股份四十年造一块好电池

如何让员工自觉成为习惯,进而成为公司的文化?

骆驼股份为每个职位设定了严格的责任。例如,销售人员有责任还钱,他们应该始终考虑消除付款风险,加快付款周转。“这也是一种节约,而且商品周转快,这可以降低财务成本。”

技术创新推动“成本效益”

“质量是生命线。虽然我们鼓励降低成本,但前提是要保证产品质量!”刘国本强调,骆驼的价值在于坚持提高产品成本效益,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

性价比是骆驼股份争夺市场的终极武器。提高性价比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好的技术需要优秀的人才。执掌大权的刘国本在发掘人才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

“当初,我们在古城下面的一个乡镇,太偏僻了,没人想去,但是我们有办法,年轻人不愿意去,我们就找一些退休的老专家,农村对他们有吸引力。”刘国本兴高采烈地说,那一年到处碰壁在他眼里已经成了小事。

记者认为,真正推动骆驼崛起的是刘国本愿意出高薪、买房子和股票。

据骆驼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1997年,公司投资400万元修建了一座人才大厦,并免费为引进的人才提供了两居室和一居室的套房。2000年,刘国本提议成立一个377万股的“人才激励单位”,向每名引进的高级人才分配5万股,向每名本科生分配3万股,向每名大专生分配1万股。

降本严苛研发“舍得” 骆驼股份四十年造一块好电池

骆驼股份上市后,许多持有“原始股份”的人才实现了财务自由。

刘国本一直倡导学习文化。

“我们不能用同样的方式做事,也不能墨守成规。我们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新事物,培养新思想,跟上社会的步伐。我活到老学到老……”在今年春节后的年度表彰大会上,刘国本在给员工发了800多万元奖金后,仍然告诫大家要加强学习。

降本严苛研发“舍得” 骆驼股份四十年造一块好电池

刘国本热爱学习的故事广为流传。20世纪90年代,骆驼股份初具规模时,刘国本利用周末去大学深造,坚持在武汉和石花镇之间来回奔波两年,最终获得了国家认可的大学文凭。

“我们研究所有300多人,有两名院士是由外部专家带领的。该公司还制定了规则,每年的研发支出占总营业收入的3%至4%。”刘国本表示,就R&D而言,公司已经完成了“以枪代枪”,并在全球建立了三个R&D中心:美国密执安R&D中心、武汉(光谷)R&D中心和襄阳产品中心。

降本严苛研发“舍得” 骆驼股份四十年造一块好电池

“骆驼技术绝对是世界领先的,我对此充满信心。”刘国本说,从客户的反应可以看出,公司产品在商用车配套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56%,在乘用车配套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30%。

根据另一项调查,到2018年,骆驼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39%,替代市场的市场份额也增加到25%左右。

为了进一步扩大其在世界上的市场份额,骆驼有限公司投资1.5亿美元在马来西亚建立生产基地,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汽车电池制造商,并计划以此为桥头堡,向美国、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出口。

通过服务促进销售并降低成本

“主席一整天都在琢磨他的电池。几十年来,他只对电池感兴趣。”在会见刘国本之前,骆驼公司的一位高级主管这样说道。

刘董事长最近在想什么?

刘国本在他的手机上打开了一个应用程序,让记者看到各个部门更换电池和回收废旧电池的实时报告。“虽然我们在做传统产业,但我们并不落后于时代。”刘国本笑着说道。

将替代市场与回收业务相结合是刘国本近年来的重点业务。在他看来,替代市场中积极的上门服务可以帮助公司转型为“制造+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再利用回收的铅,可以保证原材料的供应,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保护环境。

降本严苛研发“舍得” 骆驼股份四十年造一块好电池

与大多数公司的销售渠道不同,骆驼股份的销售是双向的。"销售产品,现场服务,现场回收."刘国本说道。

一个典型的商业场景是,一个车主发现他的电池需要更换,并通过电话或应用程序发送信息。骆驼股份将立即安排最近的工作人员上门,更换新电池,并带走原包装的旧电池。“不着陆,不污染,不浪费。”

“电池可能只需要280元,所以我可以提供现场服务,300元就可以做到,20元可以作为销售人员的额外收入。同时,我的销售渠道已经打开,我可以销售更多的电池。此外,旧电池对车主来说可能是个麻烦,但对我们来说,回收价值可以占到新电池的40%,扣除员工工资后,他们还得赚。”刘国本说道。

降本严苛研发“舍得” 骆驼股份四十年造一块好电池

基于这种商业模式,骆驼有限公司将更换和维护市场分开,成立了专门的销售公司,计划以最快的速度为客户提供电池更换服务,拥有3万多个网点,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闭环。

回收的目的是再利用。骆驼有限公司现有废铅酸蓄电池回收能力55万吨/年,随着即将投产的新疆再生和已经开工建设的安徽再生,公司回收铅加工能力将超过100万吨/年,基本完成我国东、西、北、南的总体布局。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主要原材料铅的自给自足。”刘国本介绍说,铅占电池成本的比例最高,而且污染严重。回收系统建成后,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成本,还可以减轻社会的环保压力。"如果你赔钱,这件事必须做,更不用说你能赚钱了!"

降本严苛研发“舍得” 骆驼股份四十年造一块好电池

新能源电池的差异化布局

作为铅酸蓄电池的领导者,在过去几年锂电池的爆炸式增长中,骆驼股份似乎并不存在。根据真实锂研究统计,在过去两年的动力电池出货量排名中,没有发现骆驼的份额。

“我们也反思了很久。原因有很多。作为铅酸电池的单打冠军,我们不可能事事都做好。”刘国本表示,与其他锂电池公司相比,公司的大部分资源都投资在了铅酸蓄电池业务上,新能源业务确实滞后。

刘国本希望向市场传达两种观点:第一,铅酸蓄电池市场远未饱和,更不用说天花板了;第二,公司不是做新能源电池,而是以研发为基础,不随大流,走差异化路线,定位为主机厂提供配套服务。

“有人说铅酸电池没有未来。我们是一个简单的账户。目前,世界上有超过10亿辆汽车,中国有2.4亿辆汽车。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相对领先。到2018年底,汽车数量超过200万辆。这种数据对比表明,没有理由放弃这个大市场。”刘国本说道。

降本严苛研发“舍得” 骆驼股份四十年造一块好电池

外界通常不知道的是,即使在新能源汽车中,也有一种特殊的备用电池,那就是铅酸电池。“比亚迪的铅酸电池是由我们的骆驼提供的。”

“锂电池绝对是发展方向,我们一直都在这样做。但是,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它并不适合高高挂起。我们仍然以脚踏实地的方式开展这项工作,从基础研究开始,通过不断的研发寻找机会。”刘国本表示,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新能源电池行业刚刚起步,还有很多机遇。关键是看企业的实力能否增加R&D的投资。

降本严苛研发“舍得” 骆驼股份四十年造一块好电池

据报道,骆驼自2008年开始从事锂电池技术的研发,并掌握了锂电池生产的关键技术。2016年底,公司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扩建投产,产能达到20亿Wh;并通过收购襄阳玉清,进入电机及电控系统领域。2017年,骆驼向克罗地亚rimac汽车公司投资3000万欧元,该公司的电机和电子控制系统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降本严苛研发“舍得” 骆驼股份四十年造一块好电池

“凭借铅酸电池与全国100多家原始设备制造商之间的合作关系,我们仍准备从配套市场起步。”刘国本介绍说,公司拥有行业领先的12v和48v低压启停系统产品和产品线,与目前的铅酸启停电池无缝连接,并与国内外多家主机厂建立了合作关系和定点开发。

降本严苛研发“舍得” 骆驼股份四十年造一块好电池

“动力电池的成本约占原始设备制造商成本的40%,这一块的竞争将特别激烈。”刘国本预测,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动力电池行业正迎来一场大洗牌,公司将谨慎应对。“我们不能保证收到汇票,我们将坚决不这样做。”

标题:降本严苛研发“舍得” 骆驼股份四十年造一块好电池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5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