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00字,读完约4分钟
“我们终于盼到了扶贫干部。我没想到会是一个老同志。我不知道他能否带领我们脱贫致富。”这是陕西省汉阴县观音河镇王耀村村民钟泽军第一次见到村里的第一个秘书时的问题。
“现在村上的扶贫工作压力很大。他年纪太大了,不知道他下来后能不能适应。”汉阴县观音河镇王耀村驻村队队长罗建波对新任驻村一秘能否适应扶贫工作没有太大信心。
老年扶贫干部刘明安来自中国工商银行陕西安康分行。2017年6月,58岁的刘明安来到王耀村帮助穷人。令人费解的是,一位即将退休的老同志去100多公里外的山区帮助穷人。但对刘明安来说,这是他很久以前就想做的事情。
“1977年,也就是40多年前,我去安康县的张谭公社插队工作了3年。三年的农村生活不仅锻炼了我的体质,还磨练了我的意志,这使我受益匪浅。因此,我一直认为,如果我有机会来到农村,服务农村,服务农民,贡献我的力量,这就是我回到农村。这可能是我的农村情结。"
王耀村位于汉阴县以北30公里处,总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8617亩,其中旱地7837亩,占耕地总量的90.9%。全村385户1505人,登记贫困家庭184户547人,贫困率36.84%。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工作,大部分是村里的留守老人,所以劳动力短缺。面对这种困境,刘明安并没有气馁。
“来到王耀村后,我向上级党组织和领导作出了郑重承诺。当我来的时候,我会安定下来,有所作为。我努力通过走访村庄和家庭来制定切实有效的援助措施。通过细致的帮助,村民们可以尽快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的生活。”
刘明安的自信来自于他脚踏实地的精神。在村子里呆了不到一个月,他走遍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经过走访调查,结合当地特殊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刘明安选择魔芋种植作为产业致富的切入点,并决定通过“镇园产业联盟”和农村“三改改革”的合作模式,引进专业公司到村里发展村集体经济。
大事必须做,群众的小事永远在刘明安的心中。李垂勇的农场在农场的河对面。下雨时,观音河水上涨,20多头牛的放牧成为李垂勇的心脏病。
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刘明安开始联系项目资金,试图解决这个问题。
“在河水上涨之前,在河对岸放牛就成了一个问题。桥修好了,路也修好了,现在放牛方便多了!”40岁出头的李垂勇是王耀村4个村民小组的成员。他的父亲英年早逝,他的母亲和兄弟患有精神疾病,需要他的照顾,他的妻子在家庭负担下离家出走,他的女儿很小就在学习。许多不幸导致了贫困家庭。在刘明安的带领下,李垂勇振作精神,走上了家庭养殖和水产养殖相结合的扶贫之路。现在他已经成为王耀村的养牛示范户。
秋天到了春天,刘明安忙碌的身影成了王耀村常见的景观。他坚定的步伐,使王耀村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推广“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模式,建立2个畜牧合作社,培育10个大型种养户;实施“土地流转管理和集中建园管理模式”,建设核桃园500亩,种植红枣250亩,魔芋200亩,开发远湖100亩;引进一家企业,提供110多个工作岗位;发展涉农产业将增加30户贫困家庭的收入,平均每户收入6000元。
“2018年3月以来,我公司已经有30多户贫困户在工作,300亩土地已经转让。到目前为止,工资已经达到了17万多元。通过魔芋的产业化种植,促进了村民就业。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胡锦市汉阴县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刘明安和村干部为王耀村引进的农业企业。该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英国《金融时报》记者。
标题:尽心竭力 只为兑现庄严的承诺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8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