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11字,读完约6分钟
政府利用北京冬奥会的优势,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冰雪行业,并采取了另一项举措来刺激“冰雪经济”。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新政中,很多地方都提到要用社会资本来促进中国冰雪产业的发展。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筹备工作的不断推进,中国冰雪行业的潜力正在逐步释放,巨大的商机正被各大资本瞄准。复星国际(港股00656)、万达、万科、融创等企业都在积极部署冰雪旅游。业内人士指出,与世界冰雪强国相比,中国仍存在竞争水平低、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冰雪假期”旅游产品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滑雪训练方面仍然比较薄弱,未来冰雪旅游产品的质量有待提高。
政策推动
近两年来,为了备战北京冬奥会和冬季残奥会,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促进冰雪产业发展,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各个方面引导冰雪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不断优化冰雪产业结构。《意见》提出,中国将推动建立一批产业规模较大的冰雪产业集群,发展一批知名度和影响力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冰雪产业企业;推进产业链上下游需求对接和资源整合;支持企业开发科技含量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冰雪运动产品。显然,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再次成为政府推动冰雪市场经济的主要期望。
长期以来,民间资本在旅游总投资中的比重很高,目前已经超过60%。民间资本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国冰雪产业的有力推动者。继续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冰雪产业,对于提高国民经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自成功申办北京冬奥会以来,冰雪市场变得火热,并吸引了民间资本的关注。加上国家政策的不断支持,许多民营企业也希望涉足冰雪行业。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杨晶晶表示,冰雪设备制造、体育用品服务、冰雪赛事、冰雪旅游、健身休闲等相关产业也呈现出空房展的各种发展态势。许多社会资本出于不同的原因加入了冰雪行业,包括企业主自己对冰雪运动和冰雪的热爱。企业对投资冰雪经济的回报持乐观态度。此外,企业本身的规模和资本也很大。
卡博(港股02030)滑雪集团总裁吴斌认为,在优惠政策下,长期在冰雪中布局的企业可能会加大努力;或者在冰雪业务上有一定基础的企业可以进一步切入冰雪行业,加强转型。然而,根本没有基础的公司不太可能进入这个行业。目前,中国冰雪产业基础薄弱,冰雪项目需要长期投资,不能抓“快钱”。因此,投资者是谨慎的,理性的投资者会考虑后奥运时代的发展,选择可持续的项目进行投资。
资本流入
冬奥会引发了公众对冰雪旅游的偏好,释放了大量的市场需求,中国的滑雪场企业越来越多。一位熟悉冰雪行业的业内人士今天在接受《北京商报》采访时表示,大多数民营企业仅靠经营滑雪业务难以盈利,整个行业正逐步向滑雪度假经济思维发展,以打破“一季忙三季闲”的经营困境。目前,假日房地产投资相当受欢迎。在冬奥会的推动下,国内很多企业看好冰雪市场,开发基于冰雪资源的房地产项目。
据了解,复星国际的子公司复星旅游不仅在中国推出了冰雪旅游俱乐部,还与世界顶级滑雪场管理集团cda签订了合同,开始在太仓建设高山度假村。融创中国(港股01918)的子公司广州融创吕雯将于今年6月开业。该项目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滑雪场,可同时容纳约3000名游客进行各种冰雪娱乐活动;万科集团早在2017年初就成立了冰雪事业部。目前,它有松花湖度假村和石京龙滑雪场。此外,韩海亮度假村和小海屯也在规划和建设中;万达集团早年在长白山建了一个滑雪场,后来又斥资40亿元在哈尔滨建了一个冰雪游乐园,滑雪场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室内滑雪场”。
“冰雪不仅有运动,还有旅游、度假等元素,这些都很容易与房地产结合成一个大型复杂的投资项目。然而,冰雪假日旅游项目属于巨额资金和长期投资。实力较强的公司可以进入市场,而实力较弱的公司没有长期的心理预期,在经营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吴斌指出。
杨晶晶认为,滑雪场和文化旅游地产需要打造核心ip,升级配套设施,带动长期消费、高频消费和多元化消费。滑雪场+房地产已经成为一些滑雪场的开发经营模式。可以说,与滑雪相关的配套设施、服务和主题娱乐设施在一定程度上是滑雪旅游房地产的核心ip,核心ip的成功将促进房地产的销售。因此,建议滑雪场应重视核心ip。
有待解决的难题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现在国家的政策吸引力很好,但它还是层层落到了企业身上,项目运作中的“政策红线”依然存在。例如,在土地政策方面,国家严格批准私人滑雪场用地。据业内人士称,北京大多数滑雪场都没有完整的程序。
“政府确实对土地、水和电力资源抓得很紧,企业很难开发高山滑雪胜地,特别有效的政策也不明确。此外,在现阶段,冰雪市场很弱,不可能通过2015年至2022年的冬奥会来推动一个大型行业的发展。”吴斌告诉《今日北京商报》记者。
北京滑雪协会负责人表示,群众冰雪运动是市场基础。民营企业要想更好地安排冰雪假日旅游,首先要落实经营环境,结合当地气候、山地地形、消费水平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开展冰雪业务。其次,有必要从政策上保证企业的盈利能力。事实上,冰雪资本市场规模很大,但目前的政策支持有限,中国冰雪产业的方向和目的不够明确,这也使得许多企业保持观望。
根据其他数据,近年来中国滑雪场的数量一直在增加,目前已达700多个,但质量参差不齐,滑雪场的数量很少。“从中国目前的冰雪产业来看,基于现有的冰雪旅游业态和相关产品,高品质的冰雪旅游产品供应仍然不足。”针对这种情况,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吴丽云也建议,无论是民营资本还是国有资本,都应该从投资冰雪业务的角度把握消费者的休闲度假需求,在产品开发上适度引导冰雪项目的创新发展。国内冰雪行业正处于发展阶段,单一的季节性经营会给企业带来压力。因此,充分利用资源发展淡季业务,实现全季运营是企业考虑的重点。此外,私营企业还需要考虑他们投资的城市的商业环境。不友好的商业环境将对资本回收产生负面影响。
标题:社会资本驶入冰雪产业快车道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5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