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31字,读完约9分钟

服务团成员参观了小岗村的大保干纪念馆。

陈友田照片

服务团的成员正在参观技术设施。

本报记者叶晓楠摄

走进合肥科学岛,看看东方超环设备是如何工作的。来到量子通信京沪主线总控中心,观察量子通信的最新进展;走进科达讯飞,体验人工智能语音技术的最新成果...

3月27日至4月1日,中央统战部组织的党外院士和留学生国情考察服务团进入安徽,体验安徽尖端技术和高端产业的发展状况,充分发挥他们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新能源方面的智力优势。开展了医疗卫生领域30多个项目的服务对接,利用“情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帮助科学决策;同时,通过走访小岗村、金寨革命老区、新四军军部旧址等地,服务团以创新的方式帮助党外人士了解社会实践中的国情。

汇聚“智”力推动创新发展

看看这个行业:创新成果令人印象深刻

世界上最薄的0.12毫米电子触摸玻璃成功下线,工业机器人产量超过1万台,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国的13%,Visionox第六代柔性显示生产线建设加快,中国科技大学首次实现18个光学量子位的纠缠,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近年来,安徽不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着力培育新的增长动能。通过实地考察,院士和归国人员对这些创新成果留下了深刻印象。

汇聚“智”力推动创新发展

在安徽期间,服务团走访了合肥材料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等科研院所,考察了全超导托卡马克东方超环实验装置、强磁场科学中心、量子通信京沪主线总控中心的运行情况,并就相关创新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汇聚“智”力推动创新发展

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项目总工程师陈玉玺向服务团队介绍了量子通信的最新进展和发展目标。在介绍相关国际影响时,他引用了英国《自然》杂志的评价:“从实验室到应用的实现。飞跃:中国开始建设长途量子通信干线。”

汇聚“智”力推动创新发展

服务团除了现场体验创新发展,还开展了30多项服务活动,深入学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基层,通过讲座、科普讲座等多种形式提供医疗救助和技术咨询指导。

2011年启动的党外院士和留学生国情研究服务团,是统战工作引导和支持党外知识分子深化实践、深化认识、发挥作用、促进发展的重要载体。

服务团团长、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邹晓东说,这次全国检查服务团的主题是“同心协力,贡献力量,庆祝生日”。它由两所学院的17名院士和21名回国留学的人才组成。其中,有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才,如生命科学、化学、物理和天文学,以及清洁能源、新材料、航空/”

汇聚“智”力推动创新发展

"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如何变化,未来的汽车公司应该如何探索?"在江淮汽车集团,南京大学邹志刚院士和四位留学归来的人才与企业一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了长达三个多小时的反复讨论。

“与江淮沟通后,我能感受到企业的务实作风。企业也非常重视研发,促进创新和发展的交流愿望也很强烈。”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究所所长张彤教授说。

“仰望星空空,暗物质真的存在吗?如何测量银河系的质量?”在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院长景院士作了报告,吸引了众多青年学生前来聆听和交流。

“我的专业是激光技术领域。这次我来合肥是为了和一家激光相关的创新公司交流,做一个学术报告。”北京工业大学激光工程研究所所长王普说:“从这次交流中,我可以感受到安徽对创新和创业的重视和支持。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在激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广大科研工作者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它也产生了结果。”

汇聚“智”力推动创新发展

“社会是最好的实验室。”服务团团长、南京大学校长陆健院士认为,办好一个专业,最好的办法就是面向国家的大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创新,写一篇关于祖国土地的论文。每一位院士和专家都应该珍惜这次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机会,以专业的态度做好每一项工作,使专业优势更好地与当地的氛围联系起来。

汇聚“智”力推动创新发展

论发展:“两轮驱动”激发活力

“党外院士和留学生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将社会服务与政治主张结合起来。”邹晓东这样评论道。

在这次考察中,专家组还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智力优势,围绕科技创新召开了专题研讨会。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包新河院士和中国航空商用航空空发动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张金分别作了学术报告,大家也提出了促进创新发展的建议。

“没有制度的保证,就不可能推动科技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尊重知识和人才,要依法保护知识产权,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坚持问题导向。科学的目标是创新知识,实现技术创新,从而改变现有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提高社会生产力。当前的重点是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打破体制机制的束缚,鼓励创新。”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李亚栋院士说:“同时,我们应该尊重科学研究的规律。创新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实现。我们应该做好长期积累的工作,从每一个细节开始,把每一个技术细节发挥到极致。从量变到质变,重大变化自然会发生。真正的创新往往来自于对某个领域的长期坚持,对问题和难题的不懈探索。只有这样,它才能带来重大的关键突破。”

汇聚“智”力推动创新发展

科技创新不仅是产业的“供给面”,也是政策创新的“需求面”。吕坚认为,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科研评价体系的改革应与科技创新的不断加速同步。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来看,有必要通过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来激发创新活力,使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够更加顺利地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汇聚“智”力推动创新发展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东晖院士认为,有必要根据学科的实际情况,深化科研评价体系的改革。“有必要鼓励冷静下来,通过政策导向从事科学研究,并以脚踏实地的方式去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科技创新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存在的差距,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无论是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是在应用技术领域,我们都必须本着“十年磨一剑”的精神鼓励艰苦的研究。”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高鸿钧院士说。

汇聚“智”力推动创新发展

辽宁和石眼科医院集团董事长何伟认为,要大力倡导科学家精神,让创新发展成为一种氛围和理念导向,从多方面引入激励政策,支持那些愿意自主创新、默默为科学事业奋斗的科学家。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毛认为,要保护知识产权、保障民生,要用完整的保障体系来保障创新和发展。

观察国情:体验改革的先锋精神

在过去的六天里,党外学者和海外学生踏上了知与行的旅程。他们来到小岗村重温改革的初衷;实地考察石狮行项目的功绩,深入一线考察精准扶贫和生态建设的成果;走进文化公园、古村落等。,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汇聚“智”力推动创新发展

陆健说,知识分子有着深厚的家乡感情。这个“课堂”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70年来的辉煌成就,从国家遭受苦难的历史轨迹中走向辉煌,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增强新时期爱国斗争的自觉性。

汇聚“智”力推动创新发展

在小岗村,服务团参观了80年代和90年代的大保干纪念馆和农舍等。通过观看“大保干”合同书的图片和历史复原场景,服务团详细了解了小岗村“大保干”的历史进程,体验了“大保干”的改革创新精神,对“大保干”的创新精神表示了由衷的敬意。

汇聚“智”力推动创新发展

在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参观了沈浩生前的工作生活照片和他生活工作的地方后,服务团对沈浩同志的品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忠于党,关心群众,无私工作,无私奉献。

在新四军总部旧址,服务团参观了军事总部大厅、专题展览等设施,重温了新四军当年的辉煌成就。

“从小岗村到金寨革命老区,我们一路走来,目睹了国家发生的巨大变化,这增强了我们走改革开放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李亚栋说。

“我是改革开放的同行,这次去小岗村给我带来了强烈的震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成就是全世界的奇迹。小岗村是改革开放的先锋。他们的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勇气和精神是值得学习的。”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蓉认为,“大合同”的历史进程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充分反映了人们在困难条件下如何解放思想、敢于创新。改革开放最大的贡献就是继续创造更大的奇迹,以更大的勇气书写更辉煌的历史。

汇聚“智”力推动创新发展

“当我参观金寨革命博物馆和听革命传统讲座时,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并了解到国家要实现今天的发展是多么困难。”中国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刘明真生于1990年,他说,中国近年来的发展令人振奋。2008年,当她出国时,外国人问她家里是否有微波炉,但现在他们对中国的发展竖起了大拇指。“我们的增长和机遇都在中国,所以我们决定回到中国创业。”

汇聚“智”力推动创新发展

考察期间,服务团成员还参加了“以实际行动扶贫”实践活动。

3月27日,河北雄安和氏眼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与安徽省石台县人民政府签署了《眼科?精准扶贫”公益项目合作协议。“我们的公益项目将通过定点救助、人员培训、能力建设、模式探索等方式,探索出符合石台县实际情况的近视防控模式和精准扶贫防盲模式。”何伟说道。

标题:汇聚“智”力推动创新发展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5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