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2字,读完约3分钟
金融机构也是战胜贫困的重要生力军。通过金融来帮助穷人的方法有很多,而资本投资是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在今年和明年与贫困的艰苦斗争中,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应放松。在扶贫金融援助过程中,也有必要防范和化解相关金融风险
为了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打一场硬仗对于实现消除贫困的目标至关重要。这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毫无疑问,金融机构也是战胜贫困的重要生力军,尤其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
通过金融来帮助穷人的方法有很多,而资本投资是最直接有效的措施。近三年来,通过发行金融扶贫小额信贷、扶贫再融资、扶贫金融债券等方式。,每年有一万亿元以上的财政资金投入到贫困地区和扶贫项目中,为扶贫工作做出了贡献。但是,当务之急是要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在现行标准下脱贫,所有贫困县都要脱帽解决区域整体贫困问题,从而脱贫致富;消除相对贫困和摆脱贫困后防止再次陷入贫困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可以说任重道远。因此,在今年和明年与贫困的艰苦斗争中,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应放松。
首先,我们必须继续确保适度增加扶贫资金。在提高现有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的基础上,从机制上保证扶贫资金合理适度增长,既有利于“输血”更加注重“造血”,又有利于深层贫困地区、工业扶贫项目和异地扶贫搬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利用金融证券化机遇,发展“以资入股”等新型金融扶贫模式,不仅缓解了企业融资困难,也为贫困家庭创造了增加就业和收入的机会。
第二,进一步完善普惠金融的长效机制。从制度设计上,要求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部门,为中小企业、“三农”和扶贫服务,建立安全高效的金融扶贫长效机制,使贫困地区不缺乏资金和金融服务。如创新金融产品,为贫困家庭提供“无担保、无抵押、优惠利率和金融利息补贴”等小额信贷服务,让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民享受普惠金融的阳光。
三是积极推进“互联网+产业扶贫”发展。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利用资金、人才和技术优势,帮助贫困地区挖掘本地资源产业潜力,重点发展长期惠及贫困人口的特色农业、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和服务业,扶持农业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产业链和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将资源和产品优势转化为特色商品优势,加快初级产品的整合和发展。 贫困地区的二、三产业,为有效防止脱贫后的返贫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扶贫财政援助还需要预防和解决相关的金融风险。当前,我们要特别注意两种风险:一是要防止一些贫困地区打着扶贫的旗号,变相举债。这主要意味着扶贫项目建设周期长,回报率低。地方政府主要依靠土地偿还债务,但贫困地区土地流动性弱,导致政府大规模发行债券后偿债能力弱。二是扶贫贷款项目风险、贷款承担者的信用风险和财务风险。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贷款主体的准入门槛,参与扶贫贷款的政府部门和企业应履行相应的监管、催收和回收职责。同时,要采取不断完善风险补偿机制,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建立信用信息系统和惩戒机制来防范金融风险。(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吕志强)
标题:金融机构助力扶贫攻坚应多担当作为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5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