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7字,读完约3分钟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对中小银行的RRR减负力度,将全部资金用于民间和小微企业贷款。
对此,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差别化货币政策不仅意味着货币总量扩张,也打破了中小银行信贷扩张能力的限制;这也意味着货币政策可以起到有效的结构优化和调整以及精确滴灌的作用。在微观层面实施,显然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和商业银行支持和服务民营小微企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加对民营小微企业的金融供给,满足其金融需求,增强其发展活力和可持续性。
东方金城首席财务分析师徐成元昨日向《证券日报》表示,这项政策是基于中小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业务定位而提出的。定向减RRR政策相对较好,有利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增加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贷款支持,引导资本成本进一步降低。
在谈到为什么要推出这种差别化的货币政策时,王军表示,这是因为中国的金融体系和金融供给结构不能有效满足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正常融资需求。
“从供给方面来看,由于存款准备金率高,资产质量和资本约束的压力持续存在,中小银行从源头上存在资本供给不足的问题,主观上没有足够的动力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风险高、信息不对称的民营小微企业中,制约了其扩大对民营小微企业支持的努力。
从需求方面看,民营和小微企业经营条件相对薄弱,抵押资产有限,缺乏内部公司治理、风险控制和财务管理机制。此外,他们经常借入短期资金,进行长期投资,偏离主营业务,快速扩张等。,导致资金来源不足,抗风险能力差,与其他企业相比,他们的资金链更容易断裂。”王军说道。
许成元表示,中国资本市场以间接融资为主,增加对中小银行的定向RRR减持有利于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从而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
在谈到中小银行未能充分发挥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作用的原因时,王军表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外部环境歧视和不公平对待民营和小微企业。资本约束和信贷扩张能力的约束使得中小银行缺乏扩张信贷的意愿;第二,严格的监管政策使得中小银行不愿放贷、害怕放贷、无力放贷;第三,中小银行对缺乏抵押品的微观主体风险定价能力不足,而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客观上存在较高的操作风险和较弱的偿付能力。
“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深化金融供给体制改革,建立金融服务和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和制度安排。”王军建议,第一,从根本上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不给予特殊照顾和倾斜,只需要真正创造一个法治、竞争中立和非歧视的商业环境;第二,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对中小银行的支持;三是积极探索有效的差异化监管政策,优化中小银行风险控制体系建设,提高商业银行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实施尽职调查和豁免,提高敢贷、肯贷、能贷的意愿和能力。第四,运用金融技术提高中小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减少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合理提高信用贷款比例;第五,尽快建立政策性银行体系和专业商业银行机构,支持和服务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
标题:专家:以差别化货币政策引导中小银行服务小微企业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5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