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80字,读完约8分钟

2019年,全国人大如期召开。从各大媒体发布的全国人大热点调查来看,“农村振兴”和“精准扶贫”仍在其中。不难看出,公众一直在密切关注农村地区的发展。

“三农”今年任务更重: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以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为目标,深化农业供给体制改革,坚决打好消除贫困攻坚战,全面推进农村振兴;作为农村改革的亮点,农村土地和宅基地制度改革有望在防止非农化和坚持保护农民权益的红线上有更多的市场化突破;农村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需要在2020年之前分阶段实现显著改善...

两会农金关注:多点聚焦 助力乡村振兴

相应地,农村地区应该在诸如金融等各种因素的分配中得到优先考虑。年初仅两个月,就出台了一批“三农”金融服务指导性文件,指出要完善农村金融的市场体系、组织体系和产品体系,促进农村金融资源的回流,明确农村金融的差异化监管和农村金融体系中各机构的定位。

两会农金关注:多点聚焦 助力乡村振兴

那么,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哪些与农业资金相关的问题可能成为关注的焦点?英国《金融时报》记者试图根据媒体的热点调查和最近的政策方向来理清这个问题。

焦点一

金融精准扶贫:基于长期效应

根据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大力推进扶贫工作,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人,异地安置280万人。但是这个问题不应该被低估。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扶贫专题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截至2018年底,中国仍有1660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县约400个,贫困村近3万个。这个数字还很大,在尚未脱贫的人群中,长期患病、残疾、孤寡老人等特困群体和发展动力不足的贫困人群所占比例很高,而且这一比例今后还会增加。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在报告中指出:“这些人中有许多人需要依靠财政底层来实现稳定的扶贫,支持扶贫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财政底层。”

两会农金关注:多点聚焦 助力乡村振兴

同时,报告指出,金融扶贫政策仍需完善。在一些地方,扶贫小额信贷的使用没有受到严格监管,这未能有效地促进行业发展。一些贫困家庭将扶贫小额信贷用于非企业生产和管理环节,如建房、购房或装修房屋、投资股票和分红,这有潜在的风险。

两会农金关注:多点聚焦 助力乡村振兴

2020年是全面摆脱贫困的最后时刻,但这并不意味着扶贫的终结。扶贫成果需要长期保持,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这就需要金融与金融的不断合作。在金融需要千方百计确保特困群体脱贫的情况下,金融更需要促进扶贫产业的形成,连接贫困人口就业,加强发展型扶贫和保障性扶贫的整体衔接,形成金融扶贫的长效机制。

两会农金关注:多点聚焦 助力乡村振兴

在消除贫困的最后关键时刻,长期金融扶贫意味着政策金融、商业金融和社会组织在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共同发挥“组合拳”。其中,人们对如何建立一个系统的、可持续的、分工明确的金融扶贫供给体系有着强烈的期望。

两会农金关注:多点聚焦 助力乡村振兴

焦点2

省级协会改革:权责需要进一步平衡

今年2月,五部委联合发布的《金融服务农村振兴指导意见》,对省联社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淡化省联社在人事、金融、业务等方面的行政职能,突出专业服务职能。”在连续三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后,省联社改革终于在新的一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前取得了相对明显的突破。

两会农金关注:多点聚焦 助力乡村振兴

省级协会职能的调整是由于农村金融体系的巨大变化。如今,农村信用社改革启动15年后,农村信用社的重组进程已经过半,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也得到了改善。省级协会在重组各类银行和化解风险方面的优势逐渐减弱。过度的行政干预确实制约了一些县域金融机构的差异化发展,相关的寻租和违规行为也暴露无遗。同时,由于激励机制薄弱,一些省级协会可能会在制度建设等专业服务职能上懈怠,导致目前县级金融机构整体数字化水平不高的现状。为此,五部委文件提出了“淡化农村信用社在人事、财务、业务等方面的行政职能”的要求。

两会农金关注:多点聚焦 助力乡村振兴

但是,也有意见认为,省联社对旅行社的行政管理职能,特别是其业务管理,仍有一定的内部监督职能。在行政职能逐渐淡化甚至取消后,这部分内部监督责任应该由谁来分担?新成立的职能系统应如何在省级协会和其管辖下的专业协会之间实现平衡?这些问题值得业内人士进一步讨论。

两会农金关注:多点聚焦 助力乡村振兴

焦点3

农业保险:亟待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

从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央政府对农业保险的要求越来越高——从配合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从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需要到积极开展农业扶贫保险。中央政府越来越重视农业保险在农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然而,在实践中,我国农业保险的整体服务水平无论是在保障力度还是有效创新方面都不高——这背后是我国农业保险综合管理体系的缺失。

两会农金关注:多点聚焦 助力乡村振兴

农业保险将在我国农村金融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难度将逐步加大。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快,农户规模不断扩大,新的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迅速增加。这些农民不仅对未来的成本保证和生产风险保险感到满意,而且农业保险也能为信贷环节做出贡献。

两会农金关注:多点聚焦 助力乡村振兴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农业保险经营的风险是普通财产保险的近10倍。农业保险的高风险性和专业性,再加上我国农业仍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要求政府有一套专门的、完善的、规范的农业保险制度,否则农业保险难以持续发展。

两会农金关注:多点聚焦 助力乡村振兴

然而,我国农业保险的统一管理仍不完全明晰,仍处于多部门联合管理的状态,表现出中央和省级多部门不协调的问题。因此,建立统一的农业保险管理体系将继续引起人们的关注。

焦点四

农地改革:仍难以全面铺开

2018年底,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农村土地承包法》。通过该法的修订,农村土地“三权分立”制度得以合法化,同时,农地抵押业务的法律障碍基本消除,宅基地“三权分立”改革将考虑农村住房抵押贷款。

两会农金关注:多点聚焦 助力乡村振兴

根据《国务院关于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总结报告》,截至2018年9月底,试点地区已有1193家金融机构开展了农业土地抵押贷款业务,农业土地抵押贷款余额为520亿元,其中99%用于农业及其他生产经营。农地抵押贷款试点项目的突破在于,在农村土地性质不变的前提下,为农村土地的流转和集聚以及农村产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提供外部资金,推动农村金融逐步从过去依赖有效抵押品的传统思维转变为更加注重资产带来的生产经营效益,从而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空。

两会农金关注:多点聚焦 助力乡村振兴

经过三年的试点,农地抵押贷款过程是闭环的,全国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了更深的认识。农地流转和抵押贷款的潜在风险在实践中逐渐被发现。各方都期待着颁布法律或规范,以判断基层执行过程中的做法或争议。金融机构也可以吸收试点时期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有效的产品和服务创新。

两会农金关注:多点聚焦 助力乡村振兴

然而,做好融合工作的需要并不止于此。

此前,农地抵押业务吸引了如此高的参与度,这与政府的推动和各部门的配合有关。但是,在试点期间,金融机构的农地抵押贷款业务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创新角度的偏离和对土地静态价值的关注。从试点到全国推广,不仅是一个扩大业务范围的过程,而且只有相关金融产品更加市场化,同时风险控制和抵押物处置机制更加完善,才能实现盘活集体资源资产、缓解三农融资困难的初衷。与这些困难相关的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两会农金关注:多点聚焦 助力乡村振兴

焦点五

农村金融机构:平衡稳定增长与防范风险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建议平衡稳定增长和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农村金融机构未来面临的关键问题。

银监会今年1月发布的《关于促进农村商业银行坚持定位、加强治理、提高金融服务能力的意见》要求,一方面,农村商业银行要以服务本地和偿债服务中心为重点,严格审慎地开展一体化和跨区域经营;另一方面,农村商业银行还应确保信贷资产,特别是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贷款,在总资产中保持适当的比例,严格控制大额贷款的投资和投放比例,合理降低贷款集中度和平均家庭贷款余额。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银行作为区域性的小法人实体,要想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仍然需要全面落实原有的收益要求,这将是未来监管的发展趋势。

两会农金关注:多点聚焦 助力乡村振兴

但是,县域经济本身脆弱,农业金融机构实力有限,在经济低迷的过程中会面临更大的风险暴露。尽管上述文件提出要扩大抵押物范围,完善尽职豁免制度,但相关具体监管指标并不明确,这可能会影响农村金融机构为县域服务的积极性。因此,有必要在监管层面发布详细的规章制度,以对其进行澄清。

标题:两会农金关注:多点聚焦 助力乡村振兴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5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