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74字,读完约3分钟

本报记者张木东马梅罗

近两年来,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有所缓解,但信贷需求不足100万元的小微企业大多没有得到满足。传统银行在服务排名前20%左右的中小企业方面具有优势。然而,它们无法触及代表中国经济“毛细血管”的小微企业。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周桐宇表示,近年来,国内一些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探索利用“数字滴灌”服务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应加大鼓励和推广力度。

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周桐宇认为,由于小微企业信用数据的缺乏,金融机构难以完成有效的风险控制和信贷发放,传统的信用模式在服务小微企业时可持续性差。此外,小微企业还面临“两个多困境”的问题,即“小微企业多,融资难,社会资本多,投资难”。

全国政协委员周桐宇:利用“数字滴灌” 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基于上述问题,周桐宇建议可以用“数字滴灌”来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

所谓的“数字滴灌”,不同于以服务大企业为主的手工信贷服务,它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形成小微企业的数字化描述,为其提供准确的信贷服务。

具体而言,周桐宇介绍说,小型和微型企业可以进行数字化改造,以促进多方数据共享。“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小微企业获得贷款的前提是拥有可靠的风险控制数据。”她建议,首先是鼓励小微企业实施生产经营数字化,包括使用移动支付,以积累数据;二是推动工商、税务、司法、公用事业等公共数据向金融机构开放,提高小微企业数据的维度和准确性;三是支持贷款机构间的数据交换,共同进行风险判断和动态更新,减少和避免长期借款和以贷养贷的发生。

全国政协委员周桐宇:利用“数字滴灌” 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是推动传统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通过联合贷款实现优势互补周桐宇表示,根据主要贷款机构的初步综合估计,截至2018年10月,中国小微企业互联网联合贷款超过2000亿元,服务于200多万小微运营商。由此可见,商业银行和金融技术机构可以利用自身的资金和技术能力进行合作,走联合贷款的创新之路是发挥和拓展服务小微企业的“数字滴灌”模式的有效途径。在防范风险和加强商业银行独立风险控制的同时,首先,建议不要全面限制联合贷款的贷款额度和出资比例,应预留市场主体确定的空空间;第二,建议遵守互联网贷款的跨区域特点,不要对联合贷款施加地域限制;第三,建议出台具体规定,进一步防范网上贷款风险,明确联合贷款的准入门槛和业务操作流程,规范合作和分工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周桐宇:利用“数字滴灌” 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此外,周桐宇认为,私人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增加融资渠道,并给予它们合理的杠杆作用。为了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形成小微企业与商业银行共同融资“几个电梯”的良好局面,一是建议适度放宽对民营银行设立和参与的限制;二是拓宽为小微机构服务的贷款机构融资渠道,适度放开小额贷款公司等贷款机构的杠杆率限制,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金融机构定位,允许这些机构通过进入银行间市场和白银市场发行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获得融资,提升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和规模。

标题:全国政协委员周桐宇:利用“数字滴灌” 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5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