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33字,读完约3分钟

我们的记者马美若

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杭州市中心支行行长尹兴山在CPPCC经济集团所在地昆泰饭店接受英国《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的提案将重点关注有效解决担保链风险问题。

“虽然目前的担保制度不需要登记,设置简单,成本低,但也有潜在的问题。由于债权人可以跳过债务人直接向担保企业讨债的环节,一些资质较好的担保企业被其他人的债务拖垮了。”尹兴山说道。

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金融监管者的极大关注。尹兴山表示,浙江是担保链风险的先锋地区。虽然担保链的风险已经应对了几年,但仍有33.85%的企业贷款为担保贷款(高于国内28.3%的比例),仅比2012年下半年“双链”风险集中爆发时低3.5个百分点左右,企业因担保而承担风险的比例为25.1%,仍处于较高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殷兴山:以信息透明化解担保链风险

这个问题难以解决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不需要注册。虽然程序简单方便,但收集这类担保信息却非常困难,因为担保不具有公示义务。此外,现阶段信息共享机制的缺失导致债权人、债务人和担保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不透明,单一主体无法从整体上充分考虑和评估担保风险。

全国政协委员殷兴山:以信息透明化解担保链风险

“这很容易导致担保人盲目担保,不具备真正的赔偿意愿,不了解债务人的不动产状况,出现担保能力以外的担保。”尹兴善强调,“有时债权人会要求债务人提供多重担保,但这也促成了相互保险和共同保险的发生。”

他向记者描述了担保链暴露出的实际风险——对于担保链中的企业来说,每一笔外部担保都构成了企业的或有负债,企业的危机通过担保链迅速蔓延到其外围担保圈,影响了巨额资金的安全。他指出,解决担保链问题,当务之急是完善和推进担保责任立法。

全国政协委员殷兴山:以信息透明化解担保链风险

“债务人应该是第一还款责任人。新制度应突出主债务人的第一还款责任,防止债务人隐匿财产,减少债务人恶意逃废债务而担保人承担风险的情况。”尹兴山建议建立法定担保登记制度,确保信息公开透明:“监管部门和第三方机构可以率先搭建类似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的平台,收集应收账款质押业务登记公示的一些做法和经验。该平台应该以统一的方式运作,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分析。”

全国政协委员殷兴山:以信息透明化解担保链风险

此外,尹兴山还建议从信用状况层面规范保荐人资格。“有些企业会超出自己的能力担保,他们只能承担1亿元的债务,但他们担保5亿元。这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在我的建议中,我建议通过立法授权特定类型企业的行业监管部门规定对外担保责任的上限,超过上限的担保无效。该上限的计算应结合行业特点、营业额、现金流量等因素,越权担保无效。同时,担保人也应有权了解债务人的财务和债务信息。”

标题:全国政协委员殷兴山:以信息透明化解担保链风险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5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