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06字,读完约6分钟
我们的记者胡平
嗅觉敏锐的信托公司已经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并试图用它来推动商业模式的改变。无论是现有的信托公司“会计机器人”在业内值班,还是一些信托公司试图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展消费金融业务,这些都反映了信托公司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脱颖而出时所采取的积极态度。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技术,信托公司如何选择,如何探索和推广新业务,取决于每个信托公司的战略决策和业务选择。近日,英国《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信托首席研究员、紫金信托信息技术部总经理雷,了解他们对信托技术在实践中的看法。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你如何看待日新月异的技术对信托公司的影响?
田园:目前,云计算、移动性、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技术正在深刻改变商业逻辑和社会存在,尤其是以数据为会展业基础、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业务的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产品服务、组织流程和企业文化等多个层面。信托公司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影响行业未来的必然趋势。
雷·:金融技术正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不管人们喜不喜欢,他们都面临着前进的威胁。同时,信托作为金融的一个子类,既有金融服务的共性,又有其独特的制度设计和业务特点,不可能简单地照搬科技含量高的银行业和证券业的经验。那么,在“没有技术,就没有金融”的大趋势下,信托公司如何在经历了10年的高速运行和39.18%的复合年增长率后实现技术授权,值得思考。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信托技术和金融技术的发展有何异同?
田园:从共性的角度来看,信任技术需要通过技术进步促进信任创新,重点是商业模式、技术应用以及流程和产品创新;从人格角度看,信托技术的重点是运用科技手段进一步授权受托人进行尽职调查管理,帮助信托原始业务发展,促进信托公司规范公司治理、合法合规经营,提升信托行业整体竞争力,从而更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财富管理。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面对一波热门技术,你认为信托公司应该如何选择?
雷:没有标准答案。建议把握三个原则:第一,从业务出发。这里的“业务”是指围绕金融监管政策和公司战略的业务技术和相关管理、控制和服务的识别。无论技术是“支持者”还是“推动者”或“领导者”,都应该与业务相结合,绝不能脱离企业的业务目标独立思考。
第二,追求价值落地。在工作中很容易陷入技术陷阱,忘记贡献价值的最初意图。价值可以是短期或长期的、特定的业务或综合需求,也可以是可量化的或难以衡量的(如管理和文化)。然而,不管是哪种类型,it应用程序都必须从头到尾追求输出的价值贡献。
第三,新技术应该是“不闲置”、“不排斥”、“不害怕”和“不恐慌”。不懒惰是保持对新技术的充分敏感性和热情,防止路径依赖的出现;不拒绝意味着不拒绝或抵制,不受现有知识结构的限制,关注和享受技术变革;恐惧是不断探索和验证未知领域(证伪);不要惊慌是要掌握孩子摔倒的节奏。技术选择往往太多,不能盲目跟风。
信托公司可以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相对成熟的领域结合企业战略选择R&D,同时积极关注人工智能和区块链。
田园:信托公司的技术数字化转型可以以整合的理念为出发点,推进以委托管理为核心的数字化再造,包括线上与线下、业务与管理、内部与外部三个层面的整合。
具体来说,在线和离线管理是对传统离线内容的在线管理。例如,在财富方面,客户的在线需求与信任线下服务渠道相联系,基于账户信息和客户在线行为数据进行数字营销,准确捕捉客户肖像,匹配相应的线下金融服务,提升客户体验。在风险控制和操作层面,通过模块化技术应用,实现智能调整、智能风险控制和智能操作,用数据整合信息,用信息辅助决策。
业务和管理的整合意味着开放信托公司的前台、中间和后台管理边界,形成基于平台的联动管理模式。以R&D创新为先导,以业务发展为目标,以系统应用为支撑,推进人力资源管理的个性化、运营管理数据的可视化、财务管理分析的智能化和决策管理的科学化,整合公司内部各部门,共同推进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和全面提升信托公司的数字化能力。
内外整合的核心在于数据的整合,它打破了公司内部、之间、内部和外部的数据孤岛和数据壁垒,促进了数据的流动和整合,使数据在流动中产生价值,形成资产,促进了基于数据的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鉴于信托公司跨行业、跨领域、跨市场的多元化会展业特征,数据整合本身可以为信托公司开展金融整合服务带来巨大的商机和可行性。数据集成推动资源集成,资源集成推动业务集成。通过数据集成和共享,形成资产数据化和数据资产化的良性互动。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您对信息技术促进信托公司转型发展有什么建议?
雷::在非科技企业中,业务面是重点,中高层企业通常是业务专家,而不是it人员,这间接导致it“孤独、不可靠”。然而,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商业目标就像无根的浮萍。因此,它必须保持主导思维,成为对业务“最清楚的人”,并从全球角度看待信息技术。
将需求管理从职能层面提升到企业目标层面。需求是业务和技术整合的载体,需求的结果往往是宝贵的it资源投入和相应的系统上线,而需求响应不是简单的功能实现。我们必须把握两个“永远”:第一,“永远清楚地知道需求方并不清醒”,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真正发现隐藏在复杂信息中的真正的业务目标;第二,“永远不要依靠it系统来解决本应由管理层解决的问题”,即促进企业管理的改进。
保持对不确定性的敬畏,并提前对待它。与具体业务相比,信息技术建设往往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如环境、业务、决策、成本、进度、质量和效率)。因此,要重视系统和数据,敢于取舍,不贪完美,保持专业质疑精神,警惕“折纸灾难”、“脏数据湖”等风险。
田园:信托公司作为具有操作风险的金融机构,只有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才能寻求稳定、长期的发展。因此,信托公司的数字化转型需要自上而下的设计和规划,达成战略共识,转变观念认知,在发展中寻求共生、共建、共享生态。打破认知中固有的观念,深刻理解数字化变革的客观环境给公司和行业带来的变化以及将带来的深远变化。同时,基于连通性和开放性,通过差异化管理,以共生和共享的态度与服务客户、合作伙伴和同行建立信任关系和合作基础。
标题:转观念 谋共生:信托挖掘科技红利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4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