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7字,读完约4分钟
在前几年,“双11”更明显,但比2018年的预期稍差。主要原因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越来越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商品服务供给体系的逐步升级,消费结构必然会相应地改善,消费升级是必然趋势,也是不可逆转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数据,2018年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5,26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1%,环比下降0.5个百分点。这一增长率近年来创下新低。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11月恰逢“双11”购物嘉年华。但从数据来看,购物节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这是否意味着居民消费已经陷入疲软?
2018年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比上个月有所回落,主要受两大因素影响:汽车类商品下降幅度扩大和石油类商品增速高。其中,规模以上汽车产品同比下降10%,环比下降3.6个百分点;石油商品增长8.5%,增长率下降8.6个百分点。据估计,这两种商品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率降低了0.7个百分点以上。
除上述两类商品的增长率出现明显波动外,大多数商品的价值仍保持快速增长。在上述指定单位的15种商品零售价值中,有8种商品价值的增长率有所提高。特别是食品、服装和娱乐等基本生活用品的增长率显著提高。部分消费升级产品中,2018年11月,规模以上家电和视听设备产品同比增长12.5%,增速比上个月加快7.7个百分点;与上月相比,黄金、白银和珠宝、体育和娱乐产品、书籍、报纸和杂志以及文化和办公用品的增长率分别上升了0.9、5.3、14.2和2.9个百分点。
2018年“双11”那天,中国主要电子商务平台(包括商品和服务)交易额超过300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并保持快速增长。“在前几年,‘双十一’的拉动效应是显而易见的,但比我们在2018年想象的要差一点。主要原因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越来越大。”国家统计局发言人毛胜勇表示,从另一个角度看,网上和网下的融合越来越近,有时网上消费和网下消费也不像过去那么明显。
我们还应该看到,人们通常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指数变化来观察消费的变化。然而,消费不仅包括社会消费品的零售总额,还包括大量的服务型消费。例如,教育、医疗、文化、艺术、服务、金融中介、保险和居民自有住房服务。这些消费领域发展迅速,在居民总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加。它们代表了未来消费升级的方向,但它们并不包含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年平均服务消费增长了1.04个百分点。2018年第三季度,服务消费占比达到52.6%,同比增长0.2个百分点。
从未来趋势看,随着中国发展阶段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重要。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商品服务供给体系的逐步升级,消费结构必然会相应改善,消费升级是必然趋势,也是不可逆转的。因此,中国消费快速增长、消费规模扩大、消费贡献提高、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将持续下去。
我们还应该看到,目前制约消费增长的因素还很多,重点地区的消费市场不能有效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监管体系还不适应新的消费形式和模式的快速发展,质量标准体系还滞后于消费升级和扩大的需要, 信用体系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尚未发挥有效作用,消费政策体系仍难以有效支持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和预期提高。
因此,一方面要采取更多措施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为居民消费提供收入基础,不断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引导合理消费预期的形成。另一方面,要深化供给体制改革,提高供给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改善生活的需求。
标题:经济日报:消费较快增长势头仍将延续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4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