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74字,读完约2分钟
你可曾记得,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让很多食客追求“锅文化”,山东章丘铁锅也成了很多人寻找的“净红包”?近日,记者来到无锡市惠山区长安街。有一个“王元吉”手工铁锅,建于清朝顺治年间。它不同于章丘手工壶。它采用模具熔炼技术制造杂质少的生铁锅,占据无锡铁锅市场80%的份额,并出口到美国、日本、法国等10多个国家。
据了解,道光十七年(1837年),无锡“王元吉”被清廷授予“王元吉冶金作坊”称号。20世纪50年代,无锡的7家冶炼厂被并入王元吉。“据说当时杜波港的河里满是大大小小的货船,每天生产一万多个铁罐。”“王元吉”的第四代传人王庆庆,也是从父亲王汉伦那里得知这一盛况的。1998年,在王庆庆跟随父亲到工厂学习后,他学会了所有的63道工序。据她介绍,所有工序的关键在于模具制作。将深层无污染粘土烘干过筛,与太湖稻壳、焦炭混合,加水在石磨中搅拌,长时间浸泡,阴干反复,然后加入松烟制成合格的锅模。王元吉铁锅在浇注铁水时铁水温度高达1550℃,比一般品牌高300 ~ 400℃,杂质少,使用寿命至少是其他铁锅的5倍。过去,农村的炊事燃料是稻草,火力不强,所以铸铁锅“轻而轻,节省柴火”。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虽然薄铁锅导热很快,但一些蔬菜的营养成分很容易被破坏,而且传统的烹饪过程会烧煤和污染环境,所以许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种苦、脏、累的行业。近年来,经过多次技术创新,王元吉铁锅由燃煤改为电炉,不仅减少了污染,还缓解了劳动危机。同时,王元吉铁锅坚持精湛的传统工艺和独特安全的材料配置,在不爆、不锈、不粘的质量基础上注重产品风格的转变。推出了适合现代烹饪的标准铁锅,形成了“苏果王”、“百年吉元”、“吉元珐琅”系列,适用于微波以外的各种热源。多年来,它一直出口到日本、欧洲和美国。
事实上,许多“厨师”或“锅嫂”在烹饪时仍然喜欢用铁锅来展示他们的烹饪技巧,而且它们加热均匀,不糊锅,没有涂层,吃起来更放心。
谈到这个老无锡品牌的未来,王元吉对王庆庆铁锅充满信心:“今年计划再开一个造型车间,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古代手工壶的生产工艺。”(唐开复柴会康)
标题:无锡百年“王源吉”:让中国铁锅远销海外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4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