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00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南极洲昆仑站1月6日电(记者刘石平)中国第35支南极考察队昆仑队5日抵达昆仑站后,开展了天文、冰川和测绘等方面的科学研究。
目前,在南极天文学方面,中国已经从指向南天极的小型光学望远镜阵列cstar发展到中型南极考察望远镜ast3。2017年,南极考察望远镜ast3-2实现了首次全季节越冬观测,并成功探测到冰穹A区引力波事件的光学对应物。这次考察将维护南极考察望远镜,恢复往年的观测数据,利用天文观测支持平台维护和安装站址的监测设备,并进行日间观测。
同一天,昆仑团队组长、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尚等科研团队成员已经将相关设备运至天文现场,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超过95%的南极大陆被冰雪覆盖。冰穹A位于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部分。冰盖储存了古代气候和环境变化信息,使其成为南极冰盖深层冰芯的最佳钻探地点。这次考察将主要维护深冰芯现场和钻探设备,并收集冰雪样品。
同一天,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康世昌等考察队员清除了冰芯室入口处和外围的积雪,并在机械师的协助下完成了冰芯室电源线的架设。
南极内陆冰盖冰流运动监测是南极内陆调查的一项重要观测项目,也是一项长期连续的观测项目。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副教授、探险队员杨元德当天用gps测量了冰速。
昆仑站位于海拉尔地区,是中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研究站,也是南极最高的科学研究站。康世昌指出,昆仑站海拔4000多米。因为它位于低压区,气温在零下30到40摄氏度之间,没有植被,给人的感觉几乎接近青藏高原5000米的高度。因此,在这里进行科学研究是非常罕见和困难的。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雷丽娜
标题:中国南极昆仑站现场科考工作全面展开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4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