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81字,读完约4分钟
"在2019年,我们必须确保大桥的顺利关闭!"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施工现场,风大浪高,水深流急,潮汐明显,但中铁桥局富平铁路项目常务副经理张红信信心十足。届时,全长16.34公里的平潭海峡大桥将在福州和平潭之间形成一个半小时的交通圈
2019年,平潭海峡公铁两用桥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将关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巩固“三比一、一减一补”成果,推动更多产能过剩行业加快清理,降低全社会各类经营成本,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的补差力度。
“在新的一年里,供应方结构改革的五大任务的工作将集中在三个主要方面:进一步清理过剩产能,进一步降低成本,弥补基础设施的不足;工作方法也将采取更加市场化和法治化的手段,使中国经济的供应方对需求和市场信号更加敏感。”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说。
债务处置是最难消除产能的事情,成功解决债务危机的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有着丰富的经验。“在过去几年里,为了解决债务问题,我们采取了各种手段,如债务重组和私募,以优化资产质量,并重新启动为‘国家机器重装’。”中材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陆文俊表示,今年,中材重工将加大高端设备研发力度,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企业家最关心的是降低成本,期待轻装上阵,加速高端制造业。“实施更大幅度的减税和减费政策,无疑对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是一个重大的积极因素。”三一重工副总经理陈静(8.340,-0.06,-0.71%)表示,三一重工刚刚度过了最艰难的调整期,迎来了新一轮更高质量的发展,希望减税和减费的“红包”更大,让企业能够把注意力放在R&D和创新上,增强竞争力。
刘元春表示,空仍在降低企业的机构交易成本和融资成本。“随着‘分配诉讼’改革的深入和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可以预见,企业的交易成本将大幅下降。”刘元春表示,随着结构性去杠杆化和流动性的合理充裕,民营企业融资成本也将呈现下降趋势。
在短期投资方面,国家发改委主任莫砺锋表示,2019年,中国将制定高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战略,加大对扶贫、农业和农村、水利、生态环境保护、民生、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短期投资。地方发展和改革部门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强短板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法律法规,采用ppp(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来激励社会资本投资短期内的重大项目。中国还将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完善重大项目储备和滚动延续机制。“十三五”期间继续扎实实施165个重大项目,加快川藏铁路规划建设。
增强活力和信心
镜头
“建立公平、公开、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的商业环境,是最需要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的。”大江创新发言人谢表示:“2019年,大江创新将继续突破原有产业的技术‘天花板’,通过‘产业+无人机’模式改变当地的工商业生态。”
企业发展的活力离不开政府的培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增强微观主体活力”的思想,有效增强了大江等众多优质企业的发展信心。
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建立公平、公开、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的商业环境是先决条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后第四天,正式公布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与试点版本相比,禁止和允许的项目减少了约54%,实现了“法律上没有禁止”。
“除了平等机会之外,监督也应得到平等对待。过去也有类似的问题,一些监管机构对私营企业有更严格的要求。这就要求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以适应现代市场监管的需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巍说。
许多企业家表示,在新的一年里,他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公平的市场准入条件。“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在人才、资金、技术、管理水平、市场风险抵御能力等方面都较弱。它们需要政府部门降低小微企业早期发展的门槛,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具包容性的市场环境,增强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e兼职创始人陈雪峰说。
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界限,更多地运用市场导向和法律手段是关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凡是市场能够自主调节的,就让市场调节,让企业为所欲为”,得到了企业界的一致好评。
王巍表示,政府应在建立市场规则、市场监管、宏观调控、发展规划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下大力气,进一步减少对资源配置的干预。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认为,要更多地运用市场导向和法律手段,必须加强改革措施和政策文件的合法性和公平竞争审查,建立企业参与企业相关政策制定的长效机制,充分听取企业的合理建议和意见。
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相信更多与时俱进、变革创新的政策措施即将出台。
提高水平有赖于创新
镜头
在湖南圣通科技集团的车间里,一卷卷厚度只有头发直径1/10的银高精度铝箔即将被装上。“我们突破了高性能铝箔的关键技术,赢得了议价能力。2019年,我们将推出第五代轻型卡车,铝模板生产线将实现自动化。”副总经理李航说。
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许多产品仍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仍受制于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提升产业链,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这触及了许多企业的痛点。“产业链水平的提高仍有很大潜力。目前,企业的上下游之间没有协同作用,而且往往是单独的。”李航说。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工业研究所产业研究室主任傅宝宗表示,在发达国家高端回流与发展中国家低端分流“双向挤压”的情况下,要实现产业链升级的目标,产业体系形态要从低端全能型向高端主导型突破,要素供给要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率型升级。
强化科技创新引擎的功能。傅宝宗认为,要通过技术创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关键是要建立有利于成果转移和转化的制度机制。如加快科研机构分类改革,建立自主创新、自负盈亏的企业型应用型科研机构;赋予基础科学研究机构更大的独立研究权力等。
没有资金支持,创新就无法推动。“SDIC设立和管理的一批基金通过整合产业链和探索前瞻性战略投资机会,培育了新的动能,塑造了产业集群。”国家发展和投资公司董事长王会生表示,今年,SDIC将充分利用资金,促进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
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核心优势。许多企业表示,中国产业集群具有规模优势,是促进产业链良性互动的大平台。未来,产业集群应尽快升级,建立从设计、R&D到品牌服务的全过程支持系统集群。
“目前,各地都在建设产业集群。建议明确定位具有自身优势的产业,避免产业融合和重复建设。集群中的城市也必须进行分工,以形成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一位电力机车公司的负责人说。
走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要提高产业链的层次,就要放眼全球,建立一种新的开放模式,引进技术和智力。“1999年,我们在越南开始了全球化之旅。20年后的今天,我们有信心通过全球业务整合和资源优化,公司将继续焕发活力。”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说。
流通顺畅与“三个层次”
镜头
“不久前我得到了一笔3000多万元的贷款,解决了燃眉之急。”黑龙江格林赫斯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泽武激动地表示,2019年,公司将全力投资开发新的卵磷脂生化产品,并继续在生物发酵和分离领域开拓新的销售市场。
通过银企对接,金融“血液”顺利流入企业。我们怎样才能使国民经济运行顺畅,使发展的脉搏跳动得更有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出了药方:“要平稳国民经济周期,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要平稳国民经济周期,首先要找到经济运行中的‘肠梗阻’。”傅宝宗认为,当前经济周期的主要矛盾是三个“脱节”:市场供求脱节,国内优质品牌供应尚未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导致需求溢出和产能过剩;人力资源与产业需求脱节,招聘困难和就业困难并存,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金融与实体经济脱节,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相对不足。要摆脱“肠梗阻”,实现“畅通”这个词,就必须克服这三个障碍。
王巍表示,在供需对接方面,应该以消费需求为导向,促进生产结构的优化升级;在稳定增长和扩大就业方面,要深入挖掘消费服务业的就业潜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协同作用,推动两个群体的经济关系进入良性循环。“相对而言,金融服务向实体经济的顺利流动,尤其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民营经济,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王巍说。
降低融资成本、缓解融资压力仍然是许多企业最大的发展需求。“目前,运营资金基本可以满足。下一步是扩大项目,实施全国生产基地布局,需要资金支持。”辽宁三山实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吕春雷预计,明年金融机构将对优秀民营企业给予大规模、长期、优惠的信贷支持。
如何突破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障碍”?王巍建议建立多层次、多主体、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机构,培育更多的中小银行和地方银行为小微企业服务。此外,我们应该鼓励金融创新。在政策制定和银行应用中推进动产融资,建立高效统一的基于互联网的动产担保登记制度,逐步将企业设备、存货、应收账款、知识产权等多元化资产作为贷款抵押物,拓宽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标题:人民日报:2019八字方针如何落到实处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4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