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23字,读完约2分钟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将促进债券和期货市场的发展。《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这是继《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后,对期货市场发展的新讨论。
近年来,中国金融期货市场持续发展。国债期货作为债券市场的基本套期保值工具,顺应了电力市场债券改革的要求,其在空的发展日益扩大。
但是,目前中国缺乏统一的国债市场,不利于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同时,中国目前的国债市场分为银行间交易市场和交易所市场。银行及相关金融机构参与银行间市场,而许多商业银行却不能参与外汇市场。这人为地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国债市场的流动性,阻碍了国债市场的发展,延缓了整个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建议,建立统一的国债市场,从允许银行逐步参与交易所国债期货交易开始,逐步开放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相互隔离的现状。
审慎制定商业银行进入国债期货市场的政策。根据商业银行的业务特点,从资产规模和衍生品交易经验方面明确了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交易的条件和要求,选择符合监管要求的商业银行试点参与国债期货交易,逐步扩大到更多的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交易。
合理设计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交易的方式。从促进商业银行参与和控制风险的角度出发,设计了银行参与国债期货市场的方式,允许拥有大额债券和一定衍生品交易经验的商业银行通过交易结算会员的方式直接进入市场。
建立跨市场监管协调机制。商业银行是现货市场的主要债权人。参与国债期货后,要加强跨市场风险管理。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形成和完善市场监管协调机制,加强信息交流和风险预警,共同防范跨市场风险。
“允许银行参与外汇国债交易,可以更好地管理国债业务风险,促进现货市场平稳运行。”李稻葵表示,国债期货将有助于增强商业银行持有国债的意愿,巩固国债市场发展的基础。在国债承销过程中,国债期货可以锁定国债承销风险,促进国债发行,降低国债发行成本;在交易过程中,国债期货可以用来对冲现货市场的波动风险,避免在极端情况下大规模抛售现货,防止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的交叉感染;在做市商过程中,国债期货可以用来对冲库存风险,从而避免单边报价,稳定债券市场的供求关系。
标题:李稻葵:建议容许银行参与国债期货 打通市场隔离局面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9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