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21字,读完约4分钟
本报记者范
十年前被洪水淹没后,我们现在应该收紧“水龙头”。虽然货币政策的调整是为了实现经济的平稳运行和防范经济风险,但全球经济能适应吗?
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应对流动性短缺,许多国家实施了非常规刺激货币政策。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复苏,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已经开始通过降低资产购买规模、提高利率和减少资产负债表来实现回报的货币政策正常化。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亮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全球货币政策正在酝酿周期性变化。全球货币政策将逐步收紧,加息周期将开始,全球流动性的转折点将到来。
由于货币政策的调整,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变化也会对其做出反应,这就决定了货币政策的调整必须是一个渐进调整和适应的过程。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首席经济学家张永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以美国为例,美联储在缩减资产负债表的时候不会走“原路”,而是会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步伐和力度。
首先,美联储将采取停止过期资产再投资和积极出售中长期政府债券和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相结合的方式;其次,美联储不会在一夜之间缩减资产负债表,整个过程预计将超过五年。
即便如此,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谭仍然认为,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和缩台将给全球金融稳定带来挑战,尤其是这一政策将支持美元汇率,从而抑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新兴经济体尤其是资源出口经济体将受到很大影响。例如,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基金组织)的新模式,全球货币政策的正常化,即提高政策利率和缩小资产负债表,可能会在未来两年减少新兴经济体的证券投资流入约700亿美元,而自2010年以来平均每年流入2,400亿美元。
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调整将对各自国家产生巨大影响,并将产生明显的溢出效应;它将同时对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政策实施产生影响;这将直接推动相关国家中长期国债收益率上升的趋势;这将加速一些国家和地区央行货币政策的正常化,并可能加剧全球资本的大规模跨境流动。
张永军提醒说,如果全球大规模跨境资本流动主要是为了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早期规避风险,那么美联储收缩所引发的新一轮跨境资本流动可以被视为追逐利润,跨境套利是通过美国与其他国家在收缩期间的利率差和汇率差进行的。
在经济全球化下,中国不能孤立。“我们的研究认为,全球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有负面影响。”宗亮说。
根据张永军的分析,全球货币政策收紧对中国的影响将是多方面的:对中国海外资产安全的影响。中国在海外持有大量金融资产,其中美国国债占很大比例。提高利率和降低主要央行的资产购买规模将压低国债和其他证券的价格,从而给中国已经持有的海外资产造成一定的浮动损失。它将影响国内价格水平和进出口,进而影响经济的稳定运行,这将增加我国实现跨境资本双向流动基本平衡的难度。
张永军强调,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进一步扩大资本账户开放,是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需要在跨境资本双向流动基本平衡的环境下有序推进。
中国如何应对全球货币政策收紧的溢出风险?专家表示,中国应主动预防并积极应对,密切跟踪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紧缩趋势,并及时评估其影响。
宗亮进一步指出,首先,要保持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转型,保持经济发展的强劲表现,这是最重要的应对基础。第二,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开放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第三,在美元贬值和资本流动增加的情况下,应注意防止房地产和资本市场出现泡沫。第四,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保持合理的外汇储备,控制汇率风险。第五,完善资本流动机制,形成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第六,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提升人民币国际货币地位。第七,加强国际金融合作,推动中国和“一带一路”成为全球资本聚集地。
标题:全球货币收紧:中国主动预防积极应对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9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