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77字,读完约3分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1月24日电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报道,自2017年以来,甘肃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对敢动扶贫“奶酪”的行为绝不姑息。他们调查处理了1030个扶贫问题,处理了1992人,其中处罚1494人,组织处理513人,移交司法机关38人。
监督1255条线索并做出精确的努力
甘肃省纪委加大了监督调查力度,对人民来信来访提出的扶贫问题逐一进行了筛选和筛选,对重点问题的线索进行了面对面的传递,并将其掌握到底,开展了多轮滚动挂牌督办。问题没有被发现,数量不准确,责任不到位。自2017年以来,已监督了1255条问题线索,迄今为止,已核实617条,处罚和组织了736人。
与此同时,省纪委选择脱贫任务重、信访数量多的县(区)作为重点,从点到面进行全面整改。在2016年确定13个重点县(区)的基础上,2017年又确定了13个重点县(区),促进了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落实,推动了问题线索的调查,类比整改了问题。截至目前,省纪委已处理26个重点县(区)397条问题线索中的381条,查处组织329人,移送司法机关13人。26个县(区)清理了扶贫资金、低保金和危旧房改造中存在的354个问题,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堵塞漏洞,促进突出问题的解决。
四级监督检查,持续跟踪
在2017年9月召开的全省扶贫监督检查工作动员大会上,甘肃省纪委下发了动员令:“要狠抓各级财政扶贫资金拨付、分配、使用和考核的全过程,重点抓好本地区的扶贫工作。突出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精确力量,精确监督,精确责任,实现精确扶贫,阳光扶贫,清洁扶贫。”针对扶贫领域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不作为和弄虚作假等问题,甘肃省纪检监察机关集中力量,采取省、市、县、乡四级联动、异地交叉、全覆盖、不留死角的方式进行监督检查。
通过查阅账目和资料、实地检查项目、走访贫困户、抽查和案件监督等方式。,各级监督检查小组已发现45000条问题线索。经过梳理分析,分清问题和责任,督促各市县认真调查处理。省纪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不认真调查问题线索、走过场、处理不当的,将“一案两查”,严肃追究责任。
此前,自2016年3月以来,甘肃省开展了以“查处不正之风确保扶贫政策落实,查处腐败行为确保扶贫资金安全”为主要内容的“两查两保”专项行动,查处了一大批扶贫领域的腐败问题。据统计,此次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共查处案件2504件,查处4381人,成为甘肃省加强扶贫监督、纪律和责任追究的重要平台和抓手。
严重问责104人,形成冲击
2017年以来,甘肃省共追究扶贫责任104人,《甘肃省扶贫责任追究条例(试行)》近日出台,明确了省级部门、市州党委和政府、县(市、区)党委和市县有关部门要追究的30多项具体情况,迫使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担负起抓扶贫、解决扶贫中腐败作风问题的政治责任。
甘肃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刘昌林表示,要把清洁扶贫和阳光扶贫的要求贯彻到扶贫的全过程,继续加强扶贫领域的腐败治理,严肃查处虚报、截留私有股、挥霍浪费、吃拿卡等问题, 善待亲友,与民争利,切断扶贫和民生的黑手。
标题:甘肃:斩断伸向扶贫领域的黑手 精准监督严肃问责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8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