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40字,读完约3分钟
1月15日,央行宣布处于纳税高峰期,由于金融机构存放法定存款准备金、央行反向回购、中期贷款到期等因素,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大幅下降。为对冲上述因素的影响,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合理稳定,在考虑商业银行灵活有序运用“临时准备金使用安排”的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于2018年1月15日通过利率竞价方式推出了1500亿元人民币的反向回购操作,同时推出了3980亿元人民币的一年期mlf操作。此外,当天央行和财政部对800亿元三个月期国债现金存款中标率为4.70%,最后一次中标率为4.60%。
考虑到1月份到期的两批共2895亿元人民币的mlf,此次mlf操作可视为过度的一次性延续,与央行上个月两次进行mlf操作的方式不同。
在这方面,市场早有预期。国信证券(002736)此前在研究报告中称,2017年12月批量操作多边基金应与美联储利率会议有关。然而,一月份没有来自美联储的相关消息,所以一月份到期的两批多边基金可能会统一展期。此外,尽管有针对性的RRR降息始于2018年,一些流动性在短期内得以释放,但很难完全对冲mlf的到期日。
对于央行15日过度投资的原因,《中信固定收益研究报告》认为,月中纳税和支付等短期因素与1月份财政支出较小相结合,春节前流动性需求较大,央行过度投资是为了保持合理稳定的总流动性。
值得注意的是,mlf+omo“长短结合”的运行模式首次出现。根据中信固定收益研究报告,这一举措的重点是引导利率曲线。最近,长期利率受到监管过度、通胀上升和海外货币政策正常化等因素的极大干扰。这一次,央行通过采用“长短结合”的流动性投放方法来引导利率曲线,以避免长期利率过度上行。
此前,央行连续12个交易日在公开市场“停滞不前”。近月中旬(1月8日至12日),在持续净提资金和纳税等多种因素的叠加下,上周(1月8日至12日),资本利率大部分上升,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全面大幅上升。1月15日,一日质押式回购利率为2.55%,前一天的加权平均价格为2.8355%;7天期质押式回购利率开盘价为2.65%,前一天的加权平均价格为2.9043%。
但是,对于国债现金存款中标利率上调,中信固定收益研究报告认为,这仍然反映出新监管规定,特别是银监会新的流动性监管规定的流动性匹配率评估,促使银行回归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商业银行对存款有较强的需求,这也证实了一季度商业银行债务方面的压力仍然较大。
“现阶段,监管的目标仍然是规范银行间业务,引导资金脱离虚拟现实,保持去杠杆化,不明显放松。与此同时,货币政策仍是宽松的基调,平抑了资本利率的大幅波动。”中信固定收益研究报告称。
至于未来的市场流动性,市场参与者预计,央行将集中使用各种工具,“削峰填谷”将在春节前后消除流动性干扰。一是“临时准备金使用安排”的资金将逐步到位,可申请调用的临时流动性高达2万亿元,可有效对冲1月和春节上缴金融存款的流动性扰动。二是自动质押融资业务新规将于1月29日正式实施,这将对春节前后的流动性水平产生积极影响。第三,RRR定向减持、动态调整差别准备金等普惠金融措施很有可能在2月份实施,这将对春节后的流动性产生更大的积极影响。央行对春节前后流动性水平的“削峰填谷”操作是有效的,流动性将保持相对稳定。
标题:央行多渠道“填谷” 1月份资金面预期稳定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8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