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81字,读完约6分钟
核心阅读
2017年,银监会组织了“3340”等一系列专项治理行动,大力整顿银行业市场混乱局面。近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银行业市场混乱监管的通知》。今年我们将从哪些方面深化对银行市场混乱的整顿?这对银行业会有什么影响?记者对此进行了梳理和采访。
2018年,防范风险、加强监管、整顿市场秩序的帷幕拉开了。
1月13日,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混乱的通知》,要求各级银行业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把握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严格查处资金从现实中转移到空金融系统的行为,严格查处“逆市”或选择性执行宏观调控政策和监管要求的行为。
深化整顿银行业市场混乱的八个方面22个重点
通知要求,一方面,银行间业务、理财业务、表外业务和影子银行业务应成为2018年整改的重点,金融体系应继续去杠杆化、去渠道化和去连锁化。把握公司治理基础,加强股东监督。另一方面,要严格查处“违法乱纪”或选择性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和监管要求的行为,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效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
据银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整顿银行业秩序工作将继续围绕公司治理不完善、违反宏观调控政策、影子银行和跨金融产品风险、侵犯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当关联交易利益转移、非法展览业、案件和操作风险、行业诚信风险等8个方面22个重点开展。
在具体操作中,与《通知》一起发布的《2018年银行业市场混乱整治要点》指出,不完善的公司治理将包括股东与股权、绩效与评价、资格三个方面。严格检查股东虚假出资、虚假出资、抽逃或变相抽逃出资的情况;股东滥权、频繁变更或非法变更股权,或者挪用银行资金进行股权交易和并购,或者滥用权利损害商业银行、存款人和其他股东的利益;大股东直接干预银行经营管理,转移利益。
就宏观调控政策而言,混乱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违反信贷政策和违反房地产行业政策。具体而言,它包括将表内和表外资金非法投资到股市、“两高一盈”等限制或禁止领域,特别是丧失偿付能力的“僵尸企业”;违规为地方政府提供债务融资,扩大政府债务;为房地产企业提供各种表外融资支付土地购置费,使用综合消费贷款、个人商业贷款、信用卡透支等资金购房。
影子银行包括四个重点:同业、理财、表外和合作业务,要求同业不得接受或提供第三方金融机构的直接或间接、明示或暗示的信用担保,不得违反规定签署“出票人协议”。《阴阳契约》、底承诺等。;不得违反规定向无贷款业务资格的贷款机构提供资金,不得与无贷款业务资格的机构共同贷款;非法直接或变相投资于证券化产品或其他基于“现金贷款”、“校园贷款”和“首付贷款”的产品。
“监管姓监管”,建立整顿金融市场混乱的长效机制
2017年,银监会组织了“3340”等一系列专项治理行动,大力整顿银行业市场混乱局面。各级监管机构共发现59,700个问题,涉及金额17.65万亿元。同时,处罚金额和行政处罚责任人数量达到历史最高记录。全系统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3452项,罚款29.32亿元,处罚责任人1547人,取消责任人270人一段时间,直至终身银行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
据银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金融风险高发态势依然复杂严峻,市场混乱的深层次原因尚未从根本上改变,打赢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攻坚战的任务依然艰巨。
这位负责人表示,整顿银行业市场秩序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是当前和今后银行业改革、发展和监管的一项常态化重点工作。银监会将实施强监管的政策导向,充分考虑金融市场的敏感性、脆弱性和外部性,合理把握力度和节奏。同时,总的来说,当前金融创新不是太快,而是相对滞后;这并不过分,但相对来说还不够。银监会将鼓励银行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防范和化解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稳定的创新业务。同时,还列出了明令禁止的负面清单,坚决整顿和取缔以套利为主要目的的“伪创新”,使违法违规者受到应有的惩罚,套利者无利可图。
《通知》严格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分层次落实“一号”责任制,对专项治理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并于2018年3月10日前将2017年专项治理工作评价情况报送监管部门。定期工作报告、年度工作报告和时间表应分别在2018年6月10日和12月10日前提交。
银行业应适应强大的监管环境,树立与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发展理念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曾刚指出,2017年,金融混乱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一些潜在的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治,前期整改成果有待进一步巩固。为此,银监会下发通知,要继续弥补监管的不足,形成强监管的长效机制,为行业长期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基础。
据曾刚分析,2017年“3340”专项治理行动重点突出,重点突出,此次发布的“八个方面,22个重点”覆盖面广,是在以往风险防范的基础上的延续和深化。
该通知将对银行产生什么影响?“过去,银行的经营理念是以发展为基础的,忽视了风险防控和合规管理,导致潜在的风险积累。”曾刚指出,“资产短缺”和“债务短缺”不断出现,这主要是由银行规模和利润的快速扩张所驱动的,银行的发展理念与实体经济的实际需求相脱节。这种“短缺”因预期差异而更加慌乱,而监管的加强将逐渐驱散过去银行不切实际和过度盲目扩张的预期和倾向。银行在逐步适应监管环境的同时,也将树立与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管理、风险防范和风险防范方面追求效益,在强监管的痛苦时期生存下来,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如何看待公司治理不完善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海峰分析说,现代银行体系中最重要的是公司治理体系。目前,我国银行的公司治理已经比较完善,但也存在一些新的、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如银行高管。如何有效地发挥作用;另一个例子是如何提高银行系统员工的素质,包括合规管理理念和风险底线意识。过去,银行业追求规模和效率,但放松了对相关员工的素质要求,因此出现了一些违法行为和案件。完善公司治理就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人民日报》(第10版,2018年1月15日)
标题:银行业拉开整治市场乱象大幕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8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