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93字,读完约3分钟
一个不可忽视的市场现象是股票市场仍然是强而弱的。与每日营业额数据进行比较。拿一个数据来看,周三上海股市的成交量为3545.10亿元,深圳股市的成交量为4755.93亿元,沪深两市的成交量之比为42:58。目前,两市的日交易量在8000亿元至1万亿元之间,深圳的日交易量比上海多1000多亿元。这样的交易量每天都挂在磁盘上,那么上海呢?
问题是上海股市的总市值比深圳股市大得多。我们仍然用周三的数据来说,上海股市的总市值为35.58万亿元,而深圳股市的总市值为23.66万亿元,占两市总市值的60%。通过这样的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上海股市的弹性明显低于深圳股市。虽然在上海股市开设科技股的话题已经引起了市场的关注,但科技股至今仍在建设之中,最终受益的还是深市。从时差的角度来看,沪深两市的尴尬局面能否在科技股推出、沪市优于科技股获得实际收益时得到扭转,还有待观察。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史实际上就是上海和深圳争夺市场份额的历史。此前,这两个城市之间存在恶性竞争。随后,上海股市被主板市场所主导,深圳股市计划建立创业板。这甚至提高了八年。在这八年中,上海股市大幅扩张,大量央企改制的巨股进入上海股市,而深圳股市则坐以待毙。在此期间,创业板未能获得批准。1999年,只能推出一个伪装的中小板。直到2004年,创业板才被害羞地推出。此后,轮到深圳大规模扩张了。虽然上海股市规模较大,但大量超大盘股表现低迷,深圳股市比上海股市活跃得多。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上海证券交易所曾提出建立“国际板”,但未能如愿;后来,有人提议成立一个“战略性新兴市场委员会”,但它仍然没有这样做。去年11月,在时间、地点和人员的帮助下,上海股市成功获得了开办科技股的许可。从11月到现在,仅在5个月内,股市就在熊市和牛市之间转换。在此期间,上海证券市场正为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做着紧张的准备。然而,由于这家科技公司没有直接上市,无论是在今年1月还是3月的低迷时期,
当然,要改变这种现象,我们还是希望科技股能够尽快推出,向上海33万亿元的巨大总市值中投放一批“鲶鱼”,以激活个股的活力,增加科技股本身的交易量。这仍然是制作大磁盘最简单的方法。
此外,我希望对贸易体制进行改革。现在我期待未来的科技股:上市前5天,然后每天上下20%。也许这种交易系统设计可以增加交易量。问题是中国的股票市场有N个交易系统,这对市场有好处吗?深圳市场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我们应该借鉴上海股市进行这样的改革。如果把上海股市的经验复制到深圳股市,市场最终将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上海深强弱的局面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对于投资者来说,他们仍然必须跟随资本运作。大量的位置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在玩,更多的人在玩意味着股票是灵活的,市场上有更多的机会。今年的市场已经被激活,一个有弹性的市场意味着市场将起起落落,投资者将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短期游戏。
标题:沪深市场成交量依然悬殊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9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