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61字,读完约5分钟
新闻地图
本文来源: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
新年伊始,在2017年中国国债正式进入熊市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债券市场也开始显现出这种迹象,国债相继被抛售,债券收益率也相继上升。截至1月10日,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达到9个月来的最高水平,10年期德国国债收益率达到6个月来的最高水平,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达到5个月来的最高水平。在这背后,除了国际投资者对全球通胀的担忧,最重要的是建立全球流动性紧缩一致性的预期。
北京时间周四晚,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一度逼近2.6%,为2017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比201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益率高出近20个基点。就在前一天,被称为“债券之王”的比尔·卢格罗斯(Bill Lugros)公开宣布,持续了近30年的债券牛市即将结束,债券熊市基本确定,他已经开始向空发行美国国债。
对本轮美国国债进入熊市的背景有很多分析。一些人引用了美联储官员的观点,即近期油价上涨将传导至美国通胀;一些人认为特朗普的减税将推高市场对通胀的预期;当然,美国国债和美元周三大幅下跌的原因也与市场传言分不开。一些媒体称,中国作为美国国债的最大单一持有国(持有总量的五分之一),一些高级官员在评估外汇储备投资后,建议放缓或暂停美国国债的增持。
在这些原因背后,实际上是全球投资者的一致预期,即主要国家的央行正在实施或将实施量化紧缩政策。
首先,从美国来看,美联储2017年的利率会议显示,预计美联储将在2018年三次加息,并将经济增长预期提高至2.5%(9月份为2.1%)。然而,当时市场只预计在2018年加息两次(根据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期货)。随后,油价上涨和采纳特朗普的减税政策,显然增加了对美联储观点的支持。在某种程度上,年初美国国债收益率的上升可以被视为市场此前预期行为的修正。
然后看看欧洲央行。2017年,欧洲央行利率会议表示,从2018年1月1日起,债务购买规模将在9个月内从600亿欧元降至300亿欧元。与此同时,2018年的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测分别从1.8%和1.2%大幅上调至2.5%和1.4%。随着1月初宣布的欧元区制造业pmi创下历史新高,综合pmi创下2011年2月以来的新高,欧元区经济继续超出预期改善,这增强了市场对欧洲央行可能提前或更猛烈地收缩刺激计划的预期。最近,欧洲央行官员暗示,资产购买计划将于2018年9月完全结束,这也意味着欧洲央行加息的时机可能提前到来。
然后是日本银行。周二,日本央行出人意料地宣布将一些长期政府债券的购买规模分别削减100亿日元。2017年12月,日本制造业pmi达到2014年2月以来的新高,并连续16个月保持在繁荣和衰退线(50)之上,这引发了市场参与者的担忧,即日本央行也将步美国和欧洲的后尘,下调量化宽松政策。格罗斯的竞争对手、双线资本(doubleline capital)创始人杰弗里卢冈拉克(Geoffrey Lu gundlach)在日本央行宣布削减政府债券购买计划后表示,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正转向量化宽松时代。
最后,中国人民银行。与发达国家央行相互影响、相互效仿的货币政策不同,中国央行一直保持着相对独立的货币政策。2017年10月结束的第19次全国代表大会和2017年12月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明确表示,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表明对经济质量的追求正在逐渐取代增长率,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提高发展质量的关键是降低宏观杠杆率,清理僵尸企业,促进产业升级,促进结构调整,这与去年以来去杠杆化和严格监管的宏观政策取向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尽管2018年的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定和中性,但其去杠杆化、严格监管和风险防范的宏观目标并未改变。去杠杆化本质上也是一种紧缩,因此投资者对主要央行进入量化紧缩时代的看法并非不合理。
随着美国、欧洲和日本政府债券的持续高收益率,中国债券市场不愿意孤独。截至北京时间周四下午,10年期国债170018已稳定在4%,中国国家开发银行10年期活跃债券也稳定在5%以上,均创下近年新高。与去年11月不同,当时国债和CDB两次达到4%和5%的门槛,它们都被快速上涨的国债期货击碎了。这一次,没有保持稳定的迹象。这也与笔者在《2018年中国债券市场展望》中所表达的判断一致,即利率债券收益率的容忍上限可能会间歇性上升,债券市场的底部尚未到达,今年上半年熊市趋势很有可能会持续。
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一再超出预期的背景下,国际投资者对世界主要央行货币政策收紧的预期越来越一致,债券市场的联动和趋同可能会越来越明显。然而,世界债务危机的到来、国与国之间债券息差的收窄以及可能的资本流动将成为中国债券市场继续深度调整的新动力。正如格罗斯所说,固定收益投资可能正在进入一个新时代。
标题:外媒:全球都在抛售一类资产 它的熊市已经确立了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8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