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23字,读完约4分钟
新学期开始时,新疆疏勒、玉田、库车、沙雅四所学校开设了一个特别语文班,他们的普通老师任敏源在几千公里外的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宁中学。
相隔千里,教师和学生可以互动,学生可以在偏远地区享受高质量的教育,这取决于全景学习平台的使用。未来,这种“跨区域同步教学”的模式将成为更多地方的常态。
跨区域
共享优质资源
从2019年9月起,中央电化教育中心“教研共同体合作推广项目”在新疆正式试点,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跨区域教学实践,将发达地区的优质资源带到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基层学校,让更多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均等化的关键之一是教师资源的均等化."新疆教育厅副厅长刘玉光表示,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农村教师支援计划”和“特殊岗位计划”等措施,鼓励优秀教师到教育薄弱地区任教,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也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师的流动性。仅靠支持教育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偏远地区教育的落后状况。因此,需要采取创新措施,如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资源的平衡。
中央视听教育中心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他们利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教学技术全景学习平台,将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辐射到更广阔的领域。
创新
突破普及的困难
中央电化教育中心网络部主任曾杰表示,在各地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有些地方热衷于花钱购买大型设备,远程教育成本高,难以普及。全景学习平台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低成本远程传输,使得跨区域同步教学成为可能。据了解,该技术依靠矢量技术实现低带宽传输,可实现深度人机交互,具有大数据采集功能,采用“互联网服务+终端软件”部署,硬件要求低。它涵盖了个人电脑、手机和平板电脑,满足了“互联网+教育”的低成本要求。
2017年,中央电化教育中心启动试点工作,探索可操作的组织和教学模式。它由来自北京和上海著名学校的著名教师授课,以教材单位为教学和研究单位。通过“异步+同步”的教学和研究方法,解决试点地区教师的日常教学困难,帮助县域名划分团队提高教学质量,并通过快递班覆盖县内师资匮乏的农村教学点和薄弱学校,最大限度地实现区域名师资源共享,达到“输血+造血”的效果。
“与其他在线课程不同,本项目可以在教学和教学研究中使用平台人机交互的智能教师辅助系统,实时收集和分析班级的教学反馈数据,突破教师自身感官的局限,实现名师多校的效果。曾杰介绍说,截至2018年11月底,该项目已经在山东、浙江、四川、云南等地的市县试点。该平台已经积累了20,000多个课时,时长为10,000小时,并上传了10,000多份课堂记录。其中,名师授课时间近1000小时,跨区域同步教学模式得到充分验证,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
利益
填补网上课堂的空白
在教育部科技司组织的“利用高通量宽带卫星全覆盖学校(教学点)网络试点项目”中,许多学校也受益于这一技术平台和教学模式。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是试点县之一,是大凉山腹地的一个贫困县,师资力量不足,学科结构不合理。"过去,村级学校基本上不提供英语、音乐和艺术课程。"雷波县村的一名小学教师陈说,网络教学不能满足那些不能开设的课程。
雷波县回龙场乡大年村小学是一个只有9名学生的教学点,陶永民是学校唯一的代课老师,负责所有科目。在试用全景学习平台后,陶老师发现那些调皮的孩子也开始期待每一堂网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互动。2019年7月,大年村小学参加全县统考,语文平均分由上学期的22.39分提高到61.44分,数学平均分由上学期的50.83分提高到67.56分。
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辐射到网络沿线的远方。令人惊讶的是,受益于全景学习平台的不仅是薄弱地区的学生,还有当地的教师有机会“用他们的岗位学习”。雷波县项目负责人、教育、体育和科学局副局长杨桂平表示:“越来越多的教师将自己的优质教育理念和理念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偏远地区的教育越来越好。”(郭)
《人民日报》(2019年10月14日,第11版)
责任:张洋
标题:素质教育辐射远方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