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98字,读完约3分钟

近年来,随着微型企业的兴起,在朋友圈购物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最近,记者发现年轻消费者更热衷的一种方式——微信团购也方兴未艾。

住在北京北苑的王女士说,出于分享育儿经验的需要,她去年加入了几个母亲团体。在这些团体中,“妈妈们”经常组织各种各样的集体采购,去年她就这样花了5000多元。

虽然这种消费受到一些消费者的喜爱,但专家提醒,由于微信团购的组织松散,维权很难。建议消费者在通过微信购买商品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主动保留维权证据。必要时,消费者可以通过提起诉讼来捍卫自己的权利。

有些人讨厌它,有些人喜欢它

“微信团购”,顾名思义,是指个人建立一个固定或临时的微信群,群主定期或随机发布一些可以一起购买的产品。群内的人可以通过微信接受订单并直接转交给群主,从而实现某类商品的“团购”。这种集体购买包括有机水果和蔬菜、婴儿服装、玩具、空气体净化器、家庭用品、亲子摄影和其他商品和服务,而主要消费者是年轻的家庭“母亲”和家庭主妇。

社交平台群团购或藏猫腻

据记者观察,这种团购一般有两个特点:一是品牌产品可以低价购买;第二,你可以买到在市场上不容易买到的新鲜有机农产品。

有些人对这种购物方式感到厌恶,认为这是变相销售商品,严重干扰了群体内部的正常沟通。例如,一些社区所有者经常会在社区中发出警告,禁止以任何方式发起团购和其他销售物品或广告的行为,否则他们将被逐出社区。一些消费者还表示,虽然这种团购商品的价格很低,但没有质量保证。

社交平台群团购或藏猫腻

当然,也有一些人喜欢它。比如上面提到的王女士,她认为买一件单品既便宜又好,而且集团购买的商品是由集团内一些用过的人推荐和担保的。我们也可以在一起使用后交流经验,这样可以省去很多调查的麻烦。为什么不呢?

当心廉价的“愚蠢的损失”

虽然这种团购方式受到了一些消费者的喜爱,但由于这种组织购物的方式相对宽松,组织者和消费者可能并不认识,组织者一般只负责提供团购信息和收钱,只能提供有限的后续服务。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可能会陷入无处投诉的尴尬境地。

社交平台群团购或藏猫腻

消费者刘女士告诉记者,该集团购买的洗车卡多次未被使用,导致洗车店被关闭,她无法联系到洗车店的店主。当时组织团购的团主联系不上,所以我不知道如何解决退卡问题。

也有消费者反映,集团购买的亲子摄影的实际服务内容与集团负责人之前告知的内容不一致,但集团负责人回复以商场通知为准,不承担任何责任,导致消费者只遭受“哑损”。“如果是随便叫大家买就买,组织者不一定有很大的责任,产品质量问题还是由卖家来承担。”一位未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国际商业日报》记者。

社交平台群团购或藏猫腻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和北京支林律师事务所的特约研究员赵占领在接受《国际商报》采访时表示,消费者通过微信群购买商品,虽然没有书面合同,但实际上他们已经与组织者建立了委托关系,即团购者和组织者之间存在委托合同关系。在这种关系存在的过程中,如果商品出现问题或者组织者逃跑,实际上就是违反了委托合同,消费者可以通过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但检方仍面临一些更复杂的问题。如果购买金额不高,消费者可以不起诉。”赵占领认为,防止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消费者通过微信购买商品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并主动保留维权证据。

标题:社交平台群团购或藏猫腻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8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