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45字,读完约3分钟
⊙记者齐豆豆○编辑孙芳
在2017年的“政策年”给医疗保险、医药和医疗领域送去了多重“红利”之后,“三药联动”改革在2018年继续推进,医药行业的各个细分领域将会发生什么变化?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从“瑞银大中华研讨会”获悉,消费化将成为医药行业新一轮投资的驱动力,预计零售药店、品牌仿制药和中药三大领域将首先受到市场青睐。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医药行业发展的驱动力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目前正处于从纯服务付费向消费付费转变的阶段。瑞银证券(UBS Securities)医药行业分析师赵兵向记者解释说,消费化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患者不得不承担部分医疗费用。据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医疗保险缴费比例中,国家缴费占30.88%,个人缴费约占30%,超过30%由社会支付。在赵兵看来,这表明中国医药行业的消费化特征已经显现。
赵兵告诉记者,在医疗保险承担的医疗负担越来越重的情况下,有必要理性地调节患者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于是“消费化”的概念应运而生。“在这个过程中,制药业的决策权从医生转移到了个人身上。因此,消费者或患者开始逐渐占据制药业的主导地位。”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医药消费阶段的象征性投资逻辑是通过更高的消费者品牌意识来捕捉价值。因此,瑞银证券从患者品牌意识的角度分析,零售药店、品牌仿制药和中药有望率先受益于药品消费。
首先,零售药店可能成为消费者购买药品的最大终端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倾向于选择一些品牌连锁药店,如普通人(603883,咨询单位)、唐艺昕(002727,咨询单位)、益丰药房(603939,咨询单位)等。因此,零售药店将迎来新一轮并购,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此外,在药品消费的推动下,品牌仿制药将有机会升级,加速从模仿到创新的转变。赵兵对记者特别强调“品牌”。他说:“只有一些领先的仿制药公司有能力升级新药。简而言之,它是持续和强大的。”
据记者了解,包括复星制药(600196)、恒瑞制药(600276)和华润双河(600062)在内的许多上市医药公司都在积极准备从模仿向创新的过渡。复星制药总裁吴贻芳告诉记者,该公司目前正在研究173种新药、仿制药、生物类药品和疫苗,其中8个项目正在申请临床试验,25个项目正在进行临床试验,33个项目正在等待审批和上市。此外,复星制药也在加大对新药研发的投资。根据2017年半年度报告,公司的研发费用比2016年同期增加了50%以上。
华润双河总裁李鑫告诉记者,公司的业务重心正逐步从创新程度低的仿制药转向创新难度高的产品。预计未来三年,公司将围绕六个专业领域(心脑血管疾病、儿科、肾病、精神/神经、麻醉与镇痛、呼吸)推出约10个新品种。
除了品牌仿制药,中药也将成为一个直接有利于药品消费的领域。赵兵在接受采访时坦言:“中医药的存在有效地帮助了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和普通老百姓降低了成本。”在它看来,中药费用的一半是自己支付的,这符合消费化的特点。同时,消费者对品牌中药有很高的忠诚度,愿意为其付出更多,对产品价格上涨不敏感。在此背景下,具有品牌溢价能力的中药品种销售市场将进一步完善,如广源(600771,诊断库存)、康美制药(600518,诊断库存)、东阿阿胶(000423,诊断库存)等。
标题:“消费化”或主导医药行业 三大细分市场率先受益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8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