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77字,读完约2分钟

1月10日,甘肃省中药交易中心投入运行。甘肃省商务厅副厅长马向忠表示,该平台的运行将为甘肃中药材产业的上下游客户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优化供应质量,增加有效供应,减少低端供应,扩大高端供应,有效解决中药材产业供大于求的矛盾。

甘肃中药材“触网”创新供应链

甘肃是中国中药材和道地药材的主产区,种植面积435万亩,年产量115万吨以上,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一。其中,当归、党参、黄芪等18种道地中药材获得了国家原产地标记认证。然而,近年来,甘肃中药材面临着“大产出省、小产业省”的尴尬局面。

甘肃中药材“触网”创新供应链

“必须突破瓶颈,将中药材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深化中药产业发展内涵,培育大型制药企业,实施龙头带动。”马向忠认为,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的运营不仅可以为上下游客户提供网上和线下交易服务,提高中药材流通效率,还可以利用中药材仓储和物流现货市场的交易优势,构建云仓库服务体系,搭建物联网和产业链服务平台。

甘肃中药材“触网”创新供应链

记者了解到,甘肃中药交易中心线下实物市场年交易量为60万吨,交易额超过180亿元,是党参和黄芪全国价格的晴雨表。在线平台投入运营后,将采用“互联网+中药产业+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的全新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上下游客户信息不对称、商品质量不确定、买卖难、融资难、违约多、交易成本高等问题。,在线年交货量可达100万吨。

甘肃中药材“触网”创新供应链

“该平台突破了空原有药材生产区、销售区和配送中心市场的限制,真正实现了‘生产者不出去,药材全方位销售’。”甘肃省中药材交易中心董事长杨延昌介绍说,该平台是根据中药材的实际交易环境量身定制的,通过网上洽谈和上市退市进行交易。该交易系统包括交易模式、结算方式、履约保证、仓储物流、安全保证等机制,能够有效突破原药材产地、销售地和配送中心市场的空限制,使上下游共享“零成本、零距离、零时差”的信息,实现中药材流通的“一键式交易、一键式融资、一键式交易”

甘肃中药材“触网”创新供应链

依托交易中心服务平台,甘肃将整合中药材产业网络信息资源平台,开发和总结中药材产业链信息渠道,探索建立新型产业模式和政策支持模式,建立中药材产业信息生态圈,制定相关支持政策,维护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和秩序,发挥产业发展的重要导向作用,实现管理现代化,全面提升政府管理水平。

甘肃中药材“触网”创新供应链

甘肃省副省长李斌表示,中药材“摸着网”不仅能有效加快中药材流通,突破传统交易瓶颈,还能帮助甘肃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争取行业话语权,实现扶贫。(记者陈发明)

标题:甘肃中药材“触网”创新供应链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8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