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9字,读完约4分钟
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设不仅关系到中国的绿色发展,也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实施节能减排、履行国际协议的重要举措。2017年12月1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规划(发电行业)》(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启动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进程。根据规划,碳排放交易市场由三大体系和四大支撑体系组成,按照基本建设期、模拟运行期和深化完善期分三步稳步推进。湖北和上海将率先建设注册和交易系统。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发电行业顺利破产后,碳排放交易市场将逐步扩大行业覆盖面和交易品种。
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探索始于2011年,第一次碳排放交易是在2013年。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设经历了六年的试点,终于在2017年底从试点转变为正式建设,可以说是“在她向我们走来之前,我们已经喊了一千遍了。”原因是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构建不仅在系统设计的复杂性上有困难,而且难以维持市场活动。特别是目前碳排放交易的发展相对较短,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或地区,碳排放交易市场仍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探索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设对当前的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地互动的深入,人地矛盾的暴露也在增加。全球变暖、空天然气质量下降等问题正在影响生活环境和生活幸福。在这些环境问题的背后,它揭示了促进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事实上,中国推进绿色发展的步伐从未停止过。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环保部门新修订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各部门继续扎扎实实地制定了“三比一、一减一补”,河北省制定了三年大气控制运行规划,山东省发布了《山东省低碳发展工作规划(2017-2020)》等。尤其是绿色金融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对绿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所谓绿色金融,简言之,就是用金融来引导产业的绿色发展,帮助绿色产业发展。近几年来,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在绿色金融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这是因为信贷产品和债券产品更容易被金融机构规范、推广和接受。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排污权金融在这一时期大多是作为试点进行的,其促进绿色发展的作用有限。然而,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打破了这一格局,标志着排放金融开始了丰富绿色金融产品、推动绿色发展的征程。发展碳排放交易市场可以有效控制碳排放总量,降低排放成本,迫使企业提高能效,降低化石能源消耗。基于此,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设可能成为推动中国绿色发展的新“引擎”。
从国外早期的实践经验和我国的发展现实来看,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关怀,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面临“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纠缠。随着碳金融的发展,双方的平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碳融资是指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产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资和融资以及其他相关金融中介活动。碳金融在价格发现、稳定市场波动和对冲市场风险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目前,7个试点省市也推出了20多种碳金融产品,包括碳配额回购、碳排放场外交易等。,这表明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扩大离不开碳金融的支持。然而,目前业界对于碳金融市场上和市场外产品的创新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标准还没有定论。
目前,中国正处于深度结构调整时期,利用绿色金融改造高碳产业有利于促进中国的绿色发展。以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为切入点,推进企业和行业的绿色转型,不仅要做好相关制度建设,还要重视试点地区的衔接。同时,要有节奏地开展相关金融产品的创新和推广,提高市场流动性和活跃度,帮助中国绿色发展,打赢蓝天防御战。
标题: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或成绿色发展 新“引擎”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7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