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84字,读完约2分钟
(杨,曲靖六月六日):“你想看的东西很难看,但你想看的东西却是可鄙的”。随着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增加,传统的政府办文化活动和“送戏下乡”模式的弊端日益突出。云南省曲靖市以建立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加大对农村文化家庭的支持力度,支持农村文化家庭的发展壮大。目前,曲靖市有1800多户农村文化家庭,从业人员2万多人,年经营总收入近1.5亿元,其中172户年经营收入超过15万元,已成为农村不可或缺的文化力量。
20世纪80年代以来,曲靖师宗、吕梁等农村地区出现了最早的农村文化群体。村里的艺术家组织一些年轻的村民组成各种表演艺术队。下班后,他们聚在一起唱民歌,并结合周围的人和事,他们写、导演和表演一些小品,丰富了农村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农民也逐渐成为文化生活观众的主角。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文化群体组织者市场意识的增强,以休闲和自娱为主的农村艺术表演团队开始向商业化和市场化发展,不仅为村民提供服务,还获得了相应的经济效益,成为“精神解闷、经济解困”的农村文化带头人。
曲靖农村文化家庭排练的许多节目都是以农民的生活为基础的。挖掘农村最原始的农村元素,围绕孝道、亲情、友情等主题进行创作,可以凸显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许多农村文化家庭是优秀民间艺术和技艺的传承人,在发展中实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据悉,目前,许多农村文化家庭积极响应党的方针政策,把党的方针政策写成小品和相声,让农民在喜欢的时候感受到国家对农村工作的重视。
如今,曲靖农村文化家庭已经成为农村文化市场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并逐步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其中一些已发展成为独资公司和股份制民营艺术团,其经营项目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在各级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曲靖农村文化家庭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自我管理、市场运作等方式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步从单一的表演艺术产业发展到图书音像制品、影视放映、工艺美术制作、手绣、根艺、休闲娱乐等多元化的产业模式,呈现出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趋势。
“农村文化家庭的发展源于农民的需求,了解农村市场,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地区的文化需求。”曲靖市文化体育局局长季爱华表示,农村文化家庭已经成为曲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曲靖农村文化家庭的发展表明,立足地方文化,也可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
标题:云南曲靖加大扶持力度 农村文化户 升级不停步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7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