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80字,读完约3分钟
中新网6月5日电(记者朱敬若、何勇)记者从刚刚闭幕的第五届北京国际贸易博览会上了解到,在本届博览会上,北京已有137个签约项目,签约意向为506.55亿美元,约占本届北京国际贸易博览会签约总额的一半,“北京服务”已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优质的北京服务已成为推动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北京的服务业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所增长。2017年,北京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0.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0多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232.6亿美元,首次位居全国首位,比2014年增长1.8倍;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9688亿元,同比增长10.1%,占全国的五分之一。随着北京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外资更加集中在服务业。今年一季度,北京服务业实际投资53.7亿美元,占全市外资的92.5%。
总部经济形成优势。“总部经济作为‘高科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北京服务’品牌的主要载体和标志。”北京市商务委员会主任严立刚说。北京是总部经济的主要聚集地。截至2017年底,符合北京产业定位的总部企业有4007家,其中财富500强企业总部56家,中国500强企业总部91家。2017年,总部企业资产比2013年增长近50%,人均利润增长近30%。据报道,北京目前正在修订和完善与首都战略定位相匹配的新版总部经济政策,并将建立总部经济监测评估体系,不断优化经营环境,完善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形成北京总部经济发展新格局。
商业环境不断优化。随着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蓬勃发展,配套制度和机制正在逐步建立。在市场准入方面,北京市工商部门联合推出了“网上一窗受理”的外资申报和工商登记,将企业的单一成本降低了一半,企业的申报和申报事项减少了45%,将原来的企业运行变成了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运行。在企业运行中,北京市商务委建立了“双点”信用监管体系,建立了基于企业信用的失信联合激励制度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点击“双点”信用监管系统,可以查询外资企业的任何良好记录和处罚记录。
首先要扩大和开放服务业。5月29日,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在第五届北京国际贸易博览会上推出六项新的跨境贸易政策,这是北京推进服务业开放、优化商业环境的缩影。自2015年以来,它已成为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全面拓展和开放服务业的试点。经过三年的努力,北京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在中国率先实施的开放和创新举措,如整合外商投资备案,并在服务业的6个主要领域和12个行业推出了21项开放措施。朝阳和顺义示范区取得了一批突破性成果,形成了一批适合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具有可复制和可升级价值的制度机制,为探索开放型经济体系积累了经验。5月23日,国务院批准北京成为服务贸易创新试验区,这为北京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全球媒体关注北京国际贸易博览会(新闻链接)
今年的北京交易会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共有297家媒体和近1000名记者参与报道,其中包括34家海外媒体,共发表了1953篇原创报道,累计转载近11000篇。
新媒体互动热烈,共有1515个相关微博话题,阅读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北京国际贸易博览会账户130万次。今年的北京国际贸易博览会首次采用了视频直播、图形直播等方式。,播放了5万平方米的展览和近80场会议活动,总点击数超过300万次。
《人民日报》(2018年6月7日,第15版)
标题:“北京服务”为高质量发展添动力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7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