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15字,读完约3分钟
由于人们愿望的不断聚集,上河力量越来越强大
6月1日,上海合作组织首届媒体峰会在北京举行。包括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在内的16个国家的110多家媒体出席了会议,就共同加强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新闻媒体交流与合作充分交换了意见,形成了广泛共识。首届媒体峰会的召开,是中国担任上海合作组织主席国以来,上海合作组织文化交流不断深化和扩大的缩影,也反映了中国为积极搭建上海合作组织人民的桥梁所做的不懈努力。
上海合作组织的大多数成员国都位于广阔的欧亚大陆腹地和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他们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今年5月举行的首届上海合作组织政党论坛上,印度人民党主席特别代表甘古里指出,上海合作组织之所以能够继续发展壮大,是因为它所覆盖的地区都是古代文明。正是欧亚几千年的文明交流和相互学习的历史,使上海合作组织能够总结“上海精神”,让不同文明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和谐发展。
“尊重不同文明”是“上海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人文交流与合作的基本准则。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文化合作协议》、《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旅游合作与发展纲要》等重要合作文件,举办文化节、艺术展、青年节、电视合作论坛、文化研讨会等交流活动,启动成员国文化产业合作进程...十七年来,上海合作组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交流活动,为增进不同文明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全面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历届上海合作组织峰会都突出强调了推进上海合作组织人文交流的“中国计划”:率先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发起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加强媒体合作,举办上海合作组织媒体合作论坛;到2018年,中国将完成成员国2000名中小学生夏令营活动;中国愿意支持各国开展历史修复和考古合作;中国将启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人力资源开发合作计划”...中国自担任上海合作组织主席以来,以“上海精神”为主题,开展了多领域、多层次的文化交流活动。首届上海合作组织人民论坛、首届上海合作组织妇女论坛和首届上海合作组织媒体峰会相继举行,每一届“首届会议”都不断释放出上海合作组织文化交流的巨大潜力。
只有当人们彼此亲近,心灵相通时,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才能深入人心、蓬勃发展。在第二届上海合作组织夏令营期间,来自10个国家的24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共同讨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问题;在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工作人员技能大赛上,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将上海合作组织标志焊接在一起;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艺术节开幕式上,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民族管弦乐队演奏了俄罗斯经典民间音乐《卡林卡》,场面和谐和谐,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延续了文明交流的亲密故事。
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就在眼前,承载着人民的殷切期望。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签署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从法律上确立了“世代友好,永远和平”的理念。在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们愿望的不断趋同,上海合作组织的力量日益强大。
(这一系列评论的结尾)
人民日报(2018年6月5日03版)
标题:为搭建民心之桥而不懈努力(钟声)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7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