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45字,读完约7分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5日电(记者魏)博尔赫斯说,如果有一个天堂,它应该看起来像一个图书馆。再说,“西藏是天堂的隔壁”,那么西藏的“天堂”是什么样的呢?最近,在2018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上,西藏自治区图书馆馆长柏丹·普奇为我们揭开了面纱,详细介绍了新时期图书馆的发展。
《第二财经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照片
大约20年前,蒲池已经是西藏图书馆的忠实读者。那时,她刚刚大学毕业。那时,西藏图书馆的读者不多。时光匆匆,一路走来,从第一个喜欢图书馆的读者到现在的图书馆员,普池见证了西藏图书馆在过去20年中的跌宕起伏。
对大厅的忽视已经结束
如今,读者被编织成最美的风景
近年来,国家、自治区和上级部门高度重视西藏图书馆工作,在发展政策、建设规划、经费投入、设施设备、人才队伍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跟踪。每年有260万免费开放经费、200万元文献采购经费和50万古籍普查保护年度运行经费。虽然与内地其他省、区图书馆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这些不断完善的保障条件已经为西藏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动力。2017年,西藏图书馆的读者人数达到9万多人,接近10万人,一度创历史新高。
全民的阅读热潮正在涌动,这本书充满了雪域高原。子丹普奇介绍说,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目前,西藏图书馆的“西部地图论坛”、“阿家评书”、“小馆员”和“英语角”等阅读品牌活动已为公众所熟知。“我们要把西图论坛打造成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平台和阵地,不断满足公众对各种知识和信息的需求。就像2018年规划西部地图论坛时一样,我们协调了区域内外的专家,特别是在藏学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专家。在讲座内容上,我们重点介绍了藏族文化的地域特色,涵盖了藏族天文历法、格萨尔、唐卡、藏族传统音乐、民族文学、非遗主题等。然后,在收到许多读者的反馈后,我建议举办“西部地图论坛”。
孩子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读者。自2015年以来,阿佳(藏族姐妹)每个周六都给孩子们讲故事。参加活动的孩子不仅可以听“阿嘉”讲述国内外经典故事,还可以画画和参与互动游戏。这项活动旨在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他们的暑假生活。Tsedan Puchi说,两年来,在做好西藏图书馆“阿家评书”阅读工作的基础上,还将“阿家评书”延伸到了图书馆之外,其服务惠及了郊区社区、农民工子女集中的学校、儿童福利院等特殊场所的儿童,特别是基层农牧民的子女,让更多的高原人享受到了文化的滋养。
高原枝“遍地开花”
多种模式补充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短板”
鉴于西藏的地理位置,山高、点长,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的延伸能力有限。在长期的实践中,西藏图书馆逐步探索出建立寺庙分支机构,将寺庙作为开展文化活动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的工作思路。“这是基于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寺庙是在藏族群众中。我们委托寺庙干部和寺庙僧人精心编写扫盲读物,定期开展扫盲活动,动员普通群众加入到学习科学知识和文化、提高文化素质的行列中来。”谈到这一点,曾丹普赤兴奋地说,那曲巴青县阿秀乡的村民们终于走向了牧民经济合作,因为积极学习而发了大财。
此外,西藏图书馆还积极开展以“平等阅读”为主题的阅读推广活动,积极开展“希望之星”图书分配活动,并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小学生图书馆体验活动。不久前,西藏图书馆自治区监狱分馆专门成立。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介绍,近年来,西藏图书馆建立了16个分馆和170多个服务点,旨在扩大服务效益。“但是,在后续服务效率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过去的两年里,当我们设立分馆时,我们更加重视诸如设立条件、服务需求和图书利用率等关键因素。”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与内地相比,虽然西藏图书馆购书经费十分有限,但西藏图书馆坚持每年向西藏边防站、驻村、基层学校、机关等单位和集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图书,为丰富和活跃基层部队、官兵、学生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条件。
踏上古籍保护的长征
特色馆藏资源的建设使经典传世
众所周知,西藏是藏文古籍的丰富宝库,现存文献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然而,这些庞大的古籍分散在整个地区的1600多座寺庙、数千个洞穴、废弃的塔和废弃的寺庙中,它们的普查保护也是中国最困难的。
然而,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西藏图书馆在古籍普查、归档、修复和数字化方面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据悉,今年,西藏图书馆出版了《西藏阿里地区藏文古籍名录》、《西藏那曲地区珍贵古籍目录》、《西藏那曲地区珍贵古籍目录》、《西藏自治区第四批国家级珍贵古籍目录》等一批古籍普查研究成果。子丹普奇说,西藏图书馆将在下一步进一步完善西藏估计保护和继承中心的工作。
同时,西藏图书馆大力建设地方特色资源、红色资源和少数民族翻译资源。先后完成了《西藏歌舞》、《藏戏》、《西藏十明研究讲座》、《西藏反英历史文化》、《格萨尔》、《西藏手工业系列故事片》、《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宋克村》、《西藏少数民族文化系列故事片》、《十八军进藏口述历史》和《西藏饮食文化微视频》
人才瓶颈难以阻挡数字化建设的步伐
文创的努力让民族文化大放异彩
近日,文化旅游部办公厅发布了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评分结果,西藏图书馆正式被评为“二级图书馆”。但必须承认,西藏图书馆目前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在于缺乏专业人员。人才的缺乏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商务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和专业化。
“由于专业人才相对短缺,西藏图书馆在业务标准和规范方面远远落后于内地省级图书馆。我们总是有依靠旧经验和旧方法来处理业务工作的实际问题。然而,图书馆也是一个专业性要求很强的行业,具有标准化的国际和国内标准。为了进一步推动西藏图书馆事业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今年西藏图书馆正式启动了图书馆质量管理工作。”在数字建设方面,西藏图书馆努力扩大馆藏,弥补数字文化的不足,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加快西藏图书馆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步伐。截至目前,西藏公共文化云平台软硬件平台已经建成并顺利通过验收测试,为国家、省、自治区、市、县、村之间的全面互联互通奠定了良好基础。如今,西藏图书馆的主战网络——西藏数字文化网的访问量已超过100万次。西藏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阅读量不断增加,已成为西藏图书馆业务对外宣传的重要平台。
博物馆文化创作备受市场推崇,图书馆文化创作也值得期待。去年9月,作为国家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联盟的成员,Be正式成立,并在加入联盟后开发了第一批西藏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在今年的图书馆年会上,这些文化和创意产品首次亮相,一经展出,就卖得很好。展览期间,西藏天文伞、背包、藏文笔记本全部脱销,西藏图书馆被授予“文化创意产品优秀推广单位”称号。
曾丹普赤说,目前,西藏图书馆正积极致力于建设西藏公共文化数字传播中心、全国藏文文献收集交流中心、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公共藏语资源建设中心、西藏社会教育和全国阅读推广中心。“今后,我们希望把西藏图书馆建设成为传承文明、学术交流、文化推广、职业培训、文化休闲等公益性社会活动的重要阵地。”
标题:遥望雪域高原 西藏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7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