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14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医疗质量继续提高;先进的医疗技术领先国际水平

从服务供给方面入手,增加优质资源总量

中国医疗质量水平不断提高

中新网6月4日电(记者白剑锋)近日,在美国留学的宁波女孩萧艺患胆结石。她被告知,当她去当地医疗机构进行急救时,她必须等待至少7个小时。5天后,她被告知至少要等4个月才能预约到专家进行手术,手术费用在4万到6万元之间。小易痛苦不堪,飞回中国,第二天去医院看门诊,第三天被送到手术室,手术半个小时结束,三天后顺利出院。医疗费不到1万元。“中国医生做的微创手术并不比美国差。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以及护士的护理都非常专业和周到。”易说。

中国医疗质量持续提升:优势医疗技术引领国际水平

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不仅赢得了患者的赞誉,也赢得了国际的认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发布的《2018年世界卫生统计》,根据2016年的数据,中国婴儿出生健康预期寿命首次超过美国,中国为68.7岁,美国为68.5岁,全球出生健康预期寿命为63.3岁。2017年,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Lancet)对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质量和可及性进行了排名,显示中国是1990年至2015年25年间医疗质量改善最大的国家之一。

中国医疗质量持续提升:优势医疗技术引领国际水平

2017年,中国医疗质量呈现“四升一降”的趋势。首先,医疗资源的供应持续增加。2017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收治的患者总数约为81.83亿人,分别比2016年和2014年增长3.16%和7.64%。二是医疗服务效率提高。2017年,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9.8天和8.7天,分别比2016年减少0.3天和0.1天,连续五年呈下降趋势。三是部分专科、重点疾病和外科诊疗质量稳步提高。例如,应用麻醉技术的人数从宫内胎儿、新生儿到百岁老人不等,这扩大了外科麻醉服务的可及性。中国与麻醉相关的死亡率约为12/百万,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1.41/百万的平均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约10/百万。四是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不断提高。2016年门诊和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从2010年的22.0%和68.7%下降到8.7%和37.5%,细菌耐药趋势基本稳定。第五,住院病人死亡率继续下降,并稳定在较低水平。三级公立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总死亡率从2014年的0.74%下降到2016年的0.67%,并连续三年下降。

中国医疗质量持续提升:优势医疗技术引领国际水平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院管理局副局长郭彦洪表示,按照“抓重点、补不足、补薄弱环节”的思路,中国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从医疗服务供给方面入手,增加优质医疗资源总量,努力提高以医疗技术为核心的专业化服务能力。目前,中国已生产出一批达到或引领国际先进水平、在世界上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的先进医疗技术,促进了中国重大疾病诊断和治疗能力的提高。

标题:中国医疗质量持续提升:优势医疗技术引领国际水平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7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