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22字,读完约4分钟

5月3日至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与美国总统特使、财政部长姆努钦率领的美国代表团讨论了中美共同关心的经贸问题。这是中美两国在此前激烈对抗后,首次通过对话和磋商交流关切,解决相关经贸问题。

新华社称此次磋商“双方就共同关心的中美经贸问题进行了坦诚、高效、建设性的讨论”,双方在一些领域达成了共识,但在一些问题上仍存在较大分歧。这次磋商对中美经贸关系意味着什么?中美关系未来将走向何方?《国际商报》采访的一些专家已经逐一分析了这些问题。

中美经贸磋商传递哪些信号

咨询释放出积极的信号

“这对双方都有利,但对双方都不利”,这是中美关系的真实写照。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在接受《国际商报》采访时表示:“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情况下,美国愿意主动与中国进行面对面的磋商,无论未来的结果如何,美国都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新华社的“坦诚、高效、建设性”三个字已经发出了积极的信号,这对双方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中美经贸磋商传递哪些信号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学院国际研究部主任陈表示,“磋商”是中美贸易代表团会晤的关键词。“这是双方之间的协商,不是谈判,这很重要。谈判重在结果,磋商主要是交换各自的看法和意见,为下一次谈判寻找基础。”

中美双方本着坦诚、高效、建设性的沟通态度,就扩大美国对华出口、双边服务贸易、双向投资、保护知识产权、解决关税和非关税措施等问题充分交换了意见,并在一些领域达成共识。此外,在磋商中,中方就中兴事件向美方提出了严正交涉。美方表示重视中国的谈判,并将向美国总统报告中国的立场。

中美经贸磋商传递哪些信号

接受采访的专家一致认为,双方已就进一步开放中国达成共识,将集中实施一系列重大开放措施,包括大幅放宽市场准入、修改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创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积极扩大进口。“这不仅是为了美国,而且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欢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中国国际贸易协会中美欧经济战略研究中心联合主席李勇告诉《国际商报》记者。

中美经贸磋商传递哪些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一直误解和偏见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单方面指责中国强制技术转让。在这一点上,中国的态度是坚定的,坚决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美国如何调整是关键

事实上,期望通过一次协商解决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在这次磋商中,中美两国在一些问题上仍然存在很大分歧,我们需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取得更多进展。双方同意就相关问题保持密切沟通,并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

据宋分析,一方面,虽然双方就扩大中国对美进口达成共识,但在减少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的数额、时间表和实施办法等方面仍存在分歧。

特朗普一直对美中贸易逆差“耿耿于怀”。在《华尔街日报》5月4日发表的美国谈判框架的内容中,第一个要求是,到2020年底,中国应将其对美贸易顺差减少2000亿美元。201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贸易总额为1539亿美元,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中美经贸磋商传递哪些信号

另一方面,对于美国如何看待“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也存在分歧。宋强调,平等、坦诚、理性和务实将是双方未来谈判的前提。如果美国傲慢地单方面向中国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就可能没有进一步谈判的基础。

中美经贸磋商传递哪些信号

陈承认,短期内,美国301调查的“大棒”还在,中美经贸风险依然存在。这次磋商并不意味着中美贸易摩擦已经“消亡”,而是双方寻求共识的开始。这个过程将充满重复。如果美国不改变单方面对中国施加压力的贸易保护措施,未来中美经贸关系仍将面临冲击。

中美经贸磋商传递哪些信号

“关键在于美国如何调整美中经贸关系的方向。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应该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形成“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这是双方寻求更大共识的基础。”李庸说道。

在这次磋商中,双方一致认为,发展健康稳定的中美经贸关系对两国都非常重要。扩大共识、缩小分歧是两国未来长期发展的必然趋势。

标题:中美经贸磋商传递哪些信号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7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