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53字,读完约3分钟
面对当前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传统的全球化模式已经难以解决经济、金融和贸易中的许多新问题,世界经济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全球化机制。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庆阳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这将引领和丰富新全球化的发展,是一个有效改善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中国计划”。
顾庆阳表示,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旧的全球化模式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已经大大减弱。世界经济和金融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在旧的全球化框架下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例如,在国际贸易周期中,在传统的全球化模式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形成了一个贸易和资本周期。发达国家凭借自己的优势向发展中国家分配订单,发展中国家根据订单生产消费品,然后将它们运回发达国家消费。同时,资金也流向发展中国家,形成了“南北流通”的模式。韩国、新加坡和早期的日本都受益于这种全球贸易模式。然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的经济和金融体系遭到严重削弱,尤其是中产阶级的支付能力大大降低。随后,欧洲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导致整个欧盟的支付能力急剧下降。发达国家资本总量紧张,发展中国家资本开始充裕;在技术方面,虽然美国和欧洲仍处于世界高端技术的前沿,但中国和韩国已经赶上了高端技术领域,并在某些方面向美国和欧洲发起了挑战。因此,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不复存在,南北差距日益缩小,这使得原本“南北循环”的全球化模式与现实不相适应。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找到并探索一种适合现实的全球化新理念。顾青阳告诉记者,相关数据显示,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一直在下降;与此同时,南南贸易活动一直活跃而强劲。因此,未来新的全球化可能从南方和南方国家之间的贸易周期开始。与过去全球化中"南北周期"消费制成品的贸易特点不同,新的全球化的特点将是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等基础设施相关的投资产品周期。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贯穿亚洲、欧洲和非洲,连接东亚和欧洲经济圈,把南太平洋(601099,诊断单位)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打破了大陆和次区域之间的壁垒。一是帮助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基础设施投资。通过投资基础设施、修建铁路、桥梁、电厂、港口等投资产品,促进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刺激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发展中国家发展起来,支付能力提高后,就可以从发达国家购买高科技消费品和高端服务。这样,发达国家可以加入这一新的全球化循环,然后形成一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新型全球化。
在新的全球化进程中,“一带一路”将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顾青阳表示,过去,传统的全球化主要依靠海洋运输,因此航线起点和沿海地区将首先受益并迅速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在于改变旧的全球贸易模式,这种模式通过相关国家向内陆辐射,惠及整个国家和地区,这是原有的全球化模式所无法实现的。以“一带一路”为首的新全球化将突破陆地障碍,使无法受益于原有全球化模式的内陆国家和地区成为新一轮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这无疑是对新全球化发展的巨大贡献。(新加坡《经济日报》记者刘伟)
标题: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一带一路”将引领新型全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6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