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63字,读完约2分钟

我们的记者雷和平

通讯员石

春耕时节,记者在杨凌的田野上漫步,发现“农业城”的春耕,带着农业供给面结构改革的气息,为中国未来的农业生产勾画了一幅新的图景。

被誉为“农业城”的杨凌,是中国第一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这里,记者看到,杨凌温室里的瓜子并没有种在地上,而是植入了地上的“有机枕头”;纳米薄膜电热水器还可以通过变频加热温室;在牛槽内安装专用设备,有效防止牛吃饲料和不吃草;春耕施肥已经从“漫灌”转变为“物联网干预”。

从“大水漫灌” 到“物联网干预”

专业农民李海平是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忠实粉丝。作为杨凌金田果蔬合作社的董事长,他不仅种植多种葡萄和猕猴桃,而且有不同的灌溉和施肥方法。用他的话说,“我们必须用创新的方法来提高水果的质量。我这儿有,别的地方吃不了,味道更好。”

从“大水漫灌” 到“物联网干预”

一场春雨过后,在杨凌农村商业银行70万元信贷资金的支持下,一株新的葡萄苗刚刚在合作社的大跨度双连拱双膜温室中种植。为了提高质量,他特别邀请了西北A&F大学的专家来测试土壤,在播种后,他还“定期喂养”幼苗。“过去,我们都在春天一次施肥,但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所需的营养是不同的。”李海平说:“现在,我们的温室里有一个物联网系统,灌溉系统已经更新,可以实现定期定量的营养供应。”

从“大水漫灌” 到“物联网干预”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杨凌支行依托示范区农业科技优势,积极引导辖区内金融机构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进现代科技。杨凌农村商业银行共贷款170万元,帮助杨凌金田果蔬合作社使用新的灌溉系统,技术改进带来了高性价比。“过去,在灌溉500亩土地时,需要日夜连续灌溉3口井25天。采用新的灌溉系统后,可在四五天内完成,温室内的湿度也可得到控制。”李海平说:“我们也尝试施用液体肥料。肥料跟随着灌溉系统,不让土地喝白水。这种方法将控制肥料的用量,不会导致过量施肥,造成土壤板结,影响长期耕作,而且非常环保。”

从“大水漫灌” 到“物联网干预”

杨凌专业农民创业创新园占地500亩,由五个农业合作社整合后投资建设。国内应用了双膜温室、智能水利、有机营养枕、生物防治、碳基营养肥等多项高新技术。产品的化肥和农药残留为零,不仅实现了优质农产品的有效供应,还为新的农业经营实体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李海平也是创业创新园的居民。他的葡萄和猕猴桃不仅价格稳定,而且畅销。他说:“现在一个温室可以赚12万元,现在卖树苗已经成为另一个收入增长点,赶上了水果的收入。”

标题:从“大水漫灌” 到“物联网干预”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6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