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076字,读完约10分钟
2018年,全球经济保持平稳好转,国际主要商品供求形势好转,工业品价格中心上移,农产品价格企稳回升,整体水平将继续上升。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升温将提高国内通胀预期。
■朱先锋
2017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先降后升,工业品表现强劲,农产品继续疲软,总体水平高于上年。预计2018年,全球经济将保持稳定和好转,国际主要商品的供求状况将有所改善,工业品价格中心将上移,农产品价格将企稳回升,整体水平将继续上升。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升温将提高国内通胀预期。
2017年,国际市场“工强农弱”,整体价格水平上升
2017年12月,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编制的跟踪20个品种的国际商品平均价格指数为71.3点,同比增长4.2%。年均增长20.4%,其中原油、铜、铝、铁矿石和煤炭价格大幅上涨。
(1)国际食品价格总体稳定。2017年,世界主要产粮区天气良好,粮食生产基本正常。一些产粮区个别月份遭遇恶劣天气,国际粮价短暂上涨。然而,由于供应充足,价格大幅下降,国际粮价全年总体保持稳定。2017年,反映国际农产品价格水平的crb粮食期货指数同比小幅上涨0.65%。
具体来说,小麦和玉米的价格略有下降,而大米的价格略有上升。全年芝加哥软红冬小麦期货和玉米期货平均价格分别为每吨159美元和141美元,比上年分别微跌0.8%和0.2%;泰国和越南5%的大米价格分别为每吨387美元和379美元,比上年分别上涨0.3%和5.5%。
(2)大豆价格小幅下跌,而棉花价格上涨。2017年,国际大豆价格小幅波动,总体价格略有下降。棉花价格先涨后跌,总体水平高于前一年。芝加哥大豆期货和美国大豆的现货价格分别为每吨359美元和329美元,分别下跌0.9%和0.6%;洲际交易所棉花期货价格为每吨1619美元,比上年上涨12.1%。
(3)原油价格明显上涨。2017年12月,wti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分别为每桶57.2美元和63.1美元,较去年底分别上涨9.6%和14.8%。wti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分别为每桶50.9美元和54.8美元,同比分别上涨7.6美元和9.8美元,涨幅分别为17.4%和21.6%。
(4)铁矿石价格波动较大,有色金属价格波动上升。2017年,铁矿石需求经历了周期性的起伏,国际铁矿石价格大幅波动。全年中国铁矿石进口价格为每吨70.7美元,同比增长22.6%。
2017年,世界上许多主要矿山的罢工导致供应下降,需求上升,导致价格波动。伦敦铜和铝的年度期货价格分别为每吨6186美元和1975美元,同比分别上涨27%和23%。
(5)煤炭价格大幅上涨。2017年,国际市场对煤炭的需求迅速增加,价格大幅上涨。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和南非理查德港的动力煤出口价格分别为每吨87美元和84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5%和32%。
预计2018年国际商品市场将继续升温
目前,2018年全球经济将保持稳定和好转,潜在的地缘政治风险将增加。与此同时,主流气象机构认为,自2011年以来最明显的拉尼娜天气很有可能发生在2018年。综合预测,2018年工业品价格可能继续上涨,农产品价格将企稳回升。然而,由于需求增长有限,供应方面的压力更大,增长将是有限的。
(1)2018年全球经济将保持稳定和好转,主流机构预测经济增速将比2017年提高0.1-0.2个百分点。自2017年以来,全球经济已经复苏,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普遍加快,主流机构对2018年全球经济走势普遍持乐观态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7年和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分别为3.6%和3.7%。经合组织对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是3.7%,比2017年高0.1个百分点。
大型投资银行也对全球整体经济形势持乐观态度。美国银行美林认为,2018年全球经济将稳步增长,增长率为3.8%,高于2017年的3.7%。其中,美国经济将增长2.4%,高于2017年的2.2%。摩根士丹利还预测,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比2017年高出0.2个百分点。
(2)地缘政治复杂多变,2018年仍难以实现和平。与2017年较为平静的全球政治形势相比,2018年潜在的地缘政治风险有所增加。就商品市场而言,地缘政治对原油价格的影响最大,而原油作为一种基础产品,其价格变化是一个风向标。因此,这些潜在的地缘政治风险将增加原油和其他商品的风险溢价。
(3)美元正处于新的上升通道,这给大宗商品带来了一定压力。2017年,美国三次加息,并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与此同时,美联储(Federal Reserve)透露,将在2018年继续加息三次,在2019年和2020年加息两次,这将在长期趋势中推动美元升值。综合分析影响美元走势的指数模型可知,美元仍处于第三轮长期上涨通道,2018年底美元指数将上涨约6.5%。美元的升值将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产生抑制性影响。
(4)“灰犀牛”气候将影响农产品的国际供应。全球农产品需求相对稳定,价格变化主要来自供给冲击。因此,气候是农产品价格中最重要的“灰犀牛”。截至目前,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等全球权威气象机构已经指出,自2011年以来最明显的拉尼娜气候将很有可能发生在2018年。拉尼娜将带来极端天气,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的玉米和大豆产量将因干旱而下降,东南亚的水稻产量可能因洪水而减少。拉尼娜天气对农产品供给的影响必然会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而投机资金的干预将扩大价格幅度。
从具体的品种来看,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全球粮食总产量下降,供求关系逆转,支撑了2018年的粮食价格。然而,库存水平更高,最高价格增加了0/。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最新报告,从2017年10月到2018年9月,全球小麦产量将基本稳定,而玉米和水稻产量将下降。全球粮食产量预计将下降1.7%,至25.63亿吨,需求将保持基本稳定。当年粮食产量比需求低1400万吨,而前一年的产量比需求高3000万吨左右。然而,整体库存仍处于历史高位,库存消耗率达到24.9%,明显高于国际公认的17%的安全线水平,这将抑制空房的涨价。预计全年国际粮价将先弱后强。结合具体品种的供需情况,预计2018年小麦价格将稳步上涨,大米和大豆价格上涨约5%,玉米价格上涨约10%,国际粮价综合水平上涨约7%。
国际油价重心上移。全球经济稳定好转,2018年世界原油需求形势好于2017年。然而,由于欧佩克高度遵守其承诺,供应将相对紧张。根据欧佩克和美国能源情报署的预测,2018年世界原油需求将增加160万至170万桶/天,高于2017年的150万桶/天。在供应方面,2017年11月底,欧佩克和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决定将减产期延长至2018年底,这是对原油市场的“安抚”。2018年,原油供需将趋于平衡,全球减油进程将进一步推进。然而,美国页岩油产量预计将增加至每天1000万桶,限制油价上涨。
国际咨询公司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 & Platts)预测,2018年wti和布伦特原油期货平均价格将分别为每桶55.85美元和59.20美元,分别上涨10.3%和9.3%。
有色金属、煤炭和铁矿石的价格继续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2018年,全球有色金属需求增长主要集中在欧美基础设施更新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网建设上。然而,由于供应方难以快速增加,全球铜、锌、铝和镍市场供需关系紧张,价格稳步上升。
煤炭市场2018年动力煤需求稳定,总体供需矛盾不大。然而,全球最大的煤炭出口国印度尼西亚实施了供应方改革,2018年印尼煤炭出口量将会收紧。中国的库存水平很低,预计价格将保持在较高水平。夏季和冬季的煤炭消费高峰可能会再次出现阶段性高点。
在铁矿石市场,主流机构目前预测,2018年世界铁矿石供应量将增长1.29%;在需求方面,中国钢铁产能已经深入,中国生铁产量增长率预计将收窄至1.5%。然而,欧洲、独联体和日本的生铁产量预计将继续增加。印度的城市化将使其钢铁产量快速增长,生铁产量将增长7.4%。2018年,全球铁矿石供过于求的局面将继续缓解,铁矿石价格将全年大幅波动,总体上仍将处于较高水平。
根据农产品和工业品的价格趋势,预计2018年国际市场商品价格总体水平将继续上升。
政策建议
(一)防范外部市场带来的金融和经济风险。
2017年,在美国一系列紧缩餐桌、减税和加息等综合政策的推动下,其他经济体也纷纷提出相应的减税政策,这将为中国经济带来更大的外部压力。在保持稳定和中立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操作,防止中美利差过度收窄加剧人民币贬值和资本流动的压力。同时,要加大开放证券市场的力度,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及时关注资本市场的流动性,防范金融风险。
(二)进口通胀压力不容忽视,做好通胀预期管理。原油、铁矿石、煤炭和粮食的国际价格对国内价格有很大影响。预计2018年国际价格对中国cpi的传导将加速和深化。虽然还不足以对中国形成明显的通胀压力,但在国际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可能会形成强烈的国内通胀预期,这将导致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推高价格,而后者将进一步增强人们的通胀预期,从而形成一个周期。因此,2018年必须控制好通胀预期。第一,合理控制货币供给,控制货币供给的大门。二是增加有效供给,特别是农产品和日用品的有效供给。第三,我们应该加强收入预期。第四,加强舆论引导,维护市场正常秩序。
(3)深化和完善重要商品储备体系。继续扩大国家战略物资储备,鼓励企业扩大商业储备,出台商品储备实施细则,明确储备使用、补充和监管办法,充分发挥储备的“蓄水池”和杠杆调节作用。
(四)密切关注国内外商品市场,加强国际商品价格的监测、预测和预警。我们将继续做好世界主要产粮区气象条件和粮食供求变化监测工作,加强国际原油、铁矿石、煤炭、铜、铝价格监测,建立灵活高效的国际商品价格监测、预测、预警和信息发布系统,建立主要商品价格预警指标和预警系统,做好各级政策储备。
(作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
标题:国际商品市场升温提升国内通胀预期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6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