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39字,读完约4分钟
钱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液。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目的,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措施。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实体经济也是保险业义不容辞的使命。
在刚刚成立的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最近的两次会议上,“服务实体经济”被提到。3月27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主席、银行保险改革领导小组组长郭树清主持会议,传达、学习和贯彻两会全国精神委员会(扩大)会议要求,坚决打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攻坚战,进一步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深化银行保险体制改革开放,全面推进银行保险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两天后,银行保险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要求加大对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提升差异化服务能力,大力支持实施农村振兴、区域协调、创新驱动等重大国家战略。
在服务实体经济的主题下,保险业不仅需要拓展保险市场的风险保护功能,还需要充分发挥保险资金的独特优势,为实体经济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保险基金具有长期、规模大、资金来源稳定的优势,可以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根据原中国保监会发布的数据,2017年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保险资金投资规模达到8568.26亿元;支持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调发展的战略投资规模分别达到3652.48亿元和1567.99亿元;清洁能源、资源节约和污染防治等绿色产业配套规模达到6676.35亿元。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随着保险业逐步明晰收益的本质,保险资金既有责任也有能力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保险基金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帮助克服贫困和参与农村振兴是重要方面。目前,以保险支农资金和直接投资为核心的保险扶贫投资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中国保险业扶贫投资基金得到了各保险机构的热情支持,其首个项目为国家级贫困县河北省阜平县的扶贫龙头项目——蘑菇种植基地提供了5000万元的资金支持。接下来,保险资金需要继续探索通过市场化的产业投资在贫困地区准确扶贫。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也是保险资金帮助实现消除贫困目标的重要战场。
大力支持区域协调发展也是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应有之义。在熊安新区建设、京津冀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自由贸易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点项目和项目中,保险资金也不可或缺。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例,截至2017年底,广东省保险资金累计投入超过8000亿元,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现代产业和大湾区重大项目上。其中,中国平安集团设立的中国广东发展(平安)基金1500亿元、广州南沙新区发展基金500亿元、中国保险投资与广业集团联合设立的绿色产业发展基金200亿元、中国人寿投资控股设立的中国人寿广州城市投资发展基金100亿元、广州价值创新园产业基金100亿元,正在支持大湾区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和医疗保健的发展。可以预计,未来保险基金将继续为交通基础设施、水利、生态、能源和区域发展所需的公共服务等重大项目提供长期财政支持。
“一带一路”的建设为保险业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也为保险基金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拳脚相加”的机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重要资源开发、重点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中,保险资金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王国军认为,保险公司可以充分发挥资本优势,发现、支持和投资成功概率高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项目,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于2017年启动了太平洋-中国有色债务投资计划。缅甸大公山镍矿项目是中缅两国在矿业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对提高中国镍资源的保障程度、改善中国镍资源的供给结构、提高中国镍工业的关键技术水平、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起点上,保险基金将迎来服务实体经济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舞台,保险基金应该有所作为,能够取得巨大成就。
标题:险资服务实体经济应奏出更强音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6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