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65字,读完约5分钟

为深入了解中信余炳轩在车轮轻量化和高性能领域的创新成果,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应邀参观了中信余炳轩秦皇岛工厂,并采访了相关领导。

中信余炳轩首席执行官王永宁表示,中信余炳轩将继续聚焦优势产业,以多元化的产品为全球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努力成为全球领先的集成零部件企业集团。

在刚刚结束的2018年f1澳大利亚大奖赛上,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中信余炳轩以生产技术研发的形式亮相,这也是中国第一家参与f1赛道的制造企业。为了深入了解中信余炳轩在车轮轻量化和高性能领域取得的创新成果,《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近日应邀参观了中信余炳轩秦皇岛工厂,并采访了相关领导。

F1赛道上的中国制造 中信戴卡国际化结硕果

活动现场江照片

从学习到领导,中信余炳轩既自动又聪明

中信余炳轩秦皇岛工厂于2014年9月竣工,总面积约66700平方米,主要生产铝合金底盘零件、旋转系统铸件、支架等高强度、轻质、低成本产品。

在此期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走访了创新中心、秦皇岛凯斯曼生产线、铝轮一号线、测试中心、创意设计中心等地,进一步了解了中信余炳轩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制造系统,以及其先进的测试设备和强大的测试能力。

在凯斯曼的生产线上,记者观察到整个车间高度机械化,忙碌的机器人手臂取代了手工工作。据工厂负责人介绍,整条生产线的机械化程度已经达到90%以上,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增加了产品的细度。此外,机械化大大降低了劳动力成本,现在20名员工的工作量减少到只有2名。该负责人表示:“仅这一项,工厂每年就可以减少工资260万元。”

F1赛道上的中国制造 中信戴卡国际化结硕果

在工厂里

在创意设计中心,许多创新技术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创意设计中心的入口处,记者看到用于f1赛事的车轮一直在用某种溶液清洗。技术人员告诉记者,f1车轮所需的轻质材料一般是镁铝合金,容易氧化,所以需要进行抗氧化处理。“制造f1赛车车轮需要60多个小时,是普通车轮的6倍。”

F1赛道上的中国制造 中信戴卡国际化结硕果

此外,鉴于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创新设计中心以轻量化的设计理念设计了新能源专用车轮;全空车轮可以大大减轻车轮的重量,同时可以放置电池等物品;不断变化的车轮可以匹配轮毂的颜色,以满足消费者的个人需求。

F1赛道上的中国制造 中信戴卡国际化结硕果

创意设计中心

在车轮检测中心,中信余炳轩也有许多创新产品。据检测部门负责人介绍,中信余炳轩拥有许多自主研发的设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例如,在路面检测的实用性方面,中信余炳轩的技术得到了一汽大众的认可。

车轮实验

中信余炳轩首席执行官王永宁表示,30年前,中信余炳轩制造的第一个铝车轮主要是从国外研究,但经过30年的发展,中信余炳轩在车轮领域的技术水平和产能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目前,与世界著名的车轮供应商(如oz、race、bbs)相比,中信余炳轩在规模、R&D能力和检测能力上具有优势。

F1赛道上的中国制造 中信戴卡国际化结硕果

基于国际视野,中信余炳轩试图实现发展多元化

作为mainland China第一家铝合金车轮制造商,中信余炳轩自1988年成立以来,就有着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王永宁强调:“我们的第一批技术是从国外引进的。当时,中信余炳轩的主要业务是向国外出口产品和售后市场。”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整个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中信余炳轩变成了oem市场;2000年以前,中信余炳轩开始向国外原始设备制造商出口产品,第一个客户是德国奥迪;2011年,中信余炳轩收购了一家有70年历史的德国公司凯斯曼,在扩大产品线的同时实现了真正的“走出去”;2017年,中信余炳轩在美国密执安投资了第一家海外轮毂厂,并成功生产,标志着中信余炳轩依靠自身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走出国门。

F1赛道上的中国制造 中信戴卡国际化结硕果

为了进一步提升国际知名度,检验该技术是否达到世界顶级零部件制造水平,中信余炳轩从2013年开始收集代表世界顶级汽车制造技术的f1赛车车轮信息,并准备参与其中。

然而,在开发f1赛车轮毂的道路上,中信余炳轩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与普通乘用车车轮相比,赛车车轮的最大特点是在相同载荷下,以完全不同的重量将结构优化到了极致。

为了实现轻质和坚固赛车车轮的特性,并满足其特殊的安装要求,项目工程师严格按照标准制造每个赛车车轮。中信余炳轩前瞻性技术研究部经理王雨馨表示,一方面,中信余炳轩通过大量的工艺验证和精确的加工测试,确保了产品“轻”、“强”、“优”的要求;另一方面,在空空气动力学、热平衡管理、局部强化等特殊环节。,工程师们反复设计和开发,最终确保赛车车轮在极端环境下保持良好的性能,这也是威廉姆斯车队在f1比赛中最终认可的。

F1赛道上的中国制造 中信戴卡国际化结硕果

中信领导接受江采访照片

王永宁表示:“为威廉姆斯车队提供自主研发和生产的赛车车轮,是国际顶级车队对中信余炳轩创新技术和生产能力的肯定,也是中信余炳轩在车轮制造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重要证明。”

然而,仅仅依靠扩大铝车轮的规模在未来是行不通的,因为市场容量毕竟是有限的。为此,中信余炳轩制定了“十一五”战略规划。其中,两个“1”分别代表进入世界汽车百强的第一列,销售目标收入达到100亿美元。“m”和“I”分别是模块化和技术创新。

F1赛道上的中国制造 中信戴卡国际化结硕果

在谈到中信余炳轩未来的发展趋势时,王永宁表示,中信余炳轩将继续聚焦优势产业,以多元化的产品为全球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努力成为全球领先的集成零部件企业集团。(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蒋)

相关阅读:

“中信红”照亮了国际赛道,中国汽车零部件开启了f1的第一年

标题:F1赛道上的中国制造 中信戴卡国际化结硕果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6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