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22字,读完约7分钟
■我们的记者马新亭
3月27日,公共基金庆祝了它的20岁生日。20年前,首批两只封闭式基金同时宣布成立,国泰基金公司旗下的金泰基金就是其中之一。
在黄浦江边的一栋办公楼里,正值壮年的陈永生正在向《证券日报》记者回顾国泰基金成立之初制定的“58条规章制度”。在“系统”旁边,一块手表直立着,陈永生不时地观察指针的位置。
这是近十年后的事了。《证券日报》记者再一次采访了国泰基金董事长陈永生,他已经在这家上市基金公司工作了20年。
“严谨守时”是员工对国泰基金公司董事长的第一印象,也是陈永生在国泰基金公司多年养成的习惯。十年来,陈永生的头上增加了几缕银发,但他的脸仍然红润,精神饱满,总是带着他标志性的微笑。正如他在回顾基金业过去20年的困难时所说,“无论困难有多大,都是可以克服的。”轻描淡写显示了陈永生对生活的乐观和开放的态度。
事实上,20年前,当时任国泰证券总裁助理的陈永生受命建立一家公共基金公司时,中国市场上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公共基金”。
有58条规章制度,出入卡隔离系统,甚至从国外引进电话录音设备。当时,公司总经理陈永生,带领最初的国泰基金从细节上防范风险,“摸着石头过河”,难度可想而知。
虽然公共基金在过去20年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陈永生指出,仍然存在许多阻碍发展的问题。例如,公募基金的产品结构不平衡,货币基金规模大,代表公募核心竞争力的活跃股权基金规模长期停滞不前;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通常管理过多的基金,而年轻的基金经理缺乏牛市和熊市的市场周期经验;高管和基金经理等核心人才经常更换。尽管长期激励机制打破了坚冰,但大多数公司仍未覆盖它;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基金业的整体规模与中国的经济总量不相称。
三个印象
陈永生还记得三件事:第一,公司成立之初制定的58条规章制度;二是基金在金台上市发行时的火爆场面;第三,封闭式基金发展成为开放式基金只用了三年时间。
1998年3月23日早春,第一批证券投资基金启动,国泰基金金泰和南方基金开元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陈永生仍然记得,该基金之所以被命名为“金泰”,是因为“泰鑫鼎盛时期”。“一开始,我们想把这四个词连接到接下来的四个封闭式基金产品中,即“金泰”、“金鑫”、“金鼎”和“金盛”。”“黄金”来自黄金时代,“泰国”是国泰航空。
出人意料的是,在这两只基金发行之初,它就进入了一个火热的“夏天”。看一下原金泰基金的发行公告,有这样一句话:“这只基金只向个人投资者发行,任何机构不得用个人账户购买基金。”
这两只基金的最大规模只有20亿元,但仍有超过1600亿元的资金涌入。由于总认购份额远远大于在线发行份额,交易所决定抽签。最终,这两只封闭式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仅为2.5%。
更出人意料的是,上市后“高温”立即出现。
1998年4月7日,金泰基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开盘价高达1.45元。成功的投资者可以在同一天受益44%。不到一个月后,金泰基金连续跌停。5月5日,金泰在盘中触及2.43元的最高价格,累计上涨141%。
“当时,投资者把基金当作一只新股票来玩,上市后,他们也把它当作一只新股票来投机。有这么多钱购买新的封闭式基金,市场经验主义在起作用。”陈勇赢得了这个理由。“但即便如此,规模达20亿元人民币的金泰基金,已成为监管机构培训机构投资者的重要一步。”
“从封闭式基金到开放式基金的飞跃只有三年时间!这也是中国基金业的一个缩影。”陈永生回忆说,2001年发行的开放式基金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大发展。开放式基金是中国基金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它为整个基金业提供了延伸发展的可能性,使其能够通过超常发展壮大自己,这符合基金业的发展规律,价值投资一直是许多基金公司投资策略的主旋律。
基金公司的发展有赖于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国泰基金成立20年来,从未出现过被证监会点名处罚的违规案例。谈到这一点,陈永生的脸上略显平静:“这与我们稳健的工作作风有很大关系。只有认真做事、诚实守信、稳健经营、规范经营,我们才能长寿。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家百年老店。”
陈永生认为,只有当三者相匹配时,一切才会变好。
“我们经常说我们是农民,穿着西装,看着天空,吃着东西,而这个所谓的‘天空’就是证券市场。”土地”是一种基金产品,基金越大,生活就越好,反之亦然。对于基金行业来说,人是最宝贵的。当‘时间和地点’可用时,‘人’就更重要了。”
陈永生坚信,人才是基金公司发展的关键。“在我们不断培养和引进人才的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在过去的20年里,国泰基金涌现出了大量的人才,现在他们是唯一的人才。作为业务部门负责人的基金经理都是由公司自己培训的。”
“机制的优化释放了投资研究人员的生产力,更重要的是,它促使他们从单纯关注业绩扩展到关注客户的最终收入和体验。一批80后基金经理在事业部制改革中迅速成长,成为今天公司投资研究团队的骨干。他们自己对市场有敏锐的判断力。通过与市场和客户的广泛接触,他们可以更准确地找到符合自己特点的投资需求点。”陈永生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了国泰基金近年来机制创新的成功。核心在于用国泰基金不可替代的基因和传承打造自己的团队。公司非常重视基金经理的“道德”,这不仅是公司的要求,也是业务部门负责人和基金经理自发的、主动的要求。
面对行业发展问题
在国泰基金公司发展后期的自我转型和创新中,他们的“十天三个创新”在业内非常有名,即在十天内陆续推出了三个行业创新产品,并被监管部门接受:2012年12月4日,宣布推出国债etf,12月11日,宣布推出跨境etf(国泰指数100etf),2012年12月14日,宣布推出黄金etf。此后,三个交易所交易基金相继成立。
除了产品创新,国泰基金还在公司治理和机制方面进行了创新和改革。国泰基金是业内最早设立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和独立董事制度的公司之一,此后被国内上市公司效仿。
在公共基金规模不断扩大、长期表现喜人的背后,市场和普通投资者普遍批评的是“基金业赚钱、投资者赔钱”的现实。公开发行的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利润不断增加。然而,投资者的实际投资回报和持股经验并不乐观。陈永生说:“从基金销售来看,短期业绩导向销售仍然存在,行业还没有形成业绩驱动规模增长的良性循环;基金公司倾向于短期经营,投资者利益至上的经营理念需要进一步落实。”
然而,令陈永生高兴的是,业内已经有了对持有人不断探索的经验:许多基金公司都在努力提高投资管理能力,坚持投资者利益优先的原则,在高点积极控制新基金的发行节奏,在低点提倡长期固定投资,合理引导投资者配置各种资产,减少投资者的从众心理和投机行为。
“基金监管主张通过销售适当性原则向合适的持有人推荐合适的产品;通过fof和其他产品,基金的主要资产可以得到合理的配置,从而使持有人可以获得与其风险偏好相匹配的投资体验。加强投资者教育,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帮助投资者克服人性弱点,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陈永生发消息说,在这个行业20年的发展中,我们应该摒弃繁荣的浮躁,不要忘记资产管理行业的初衷,贯彻普惠金融的大政策,为持有者创造更大的价值。
标题:国泰基金董事长陈勇胜:“58个规章制度”赋能20年合规发展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6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