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09字,读完约3分钟
最近,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平安证券的宏观团队认为,贸易战可能是中美之间日益复杂和对抗趋势的开始。该小组的最新报告指出,美国总统特朗普挑起贸易战的呼吁不同于历史上以往的中美贸易摩擦。如果说在历史上,美国政府挑起贸易摩擦主要是通过在接触过程中击败中国,而特朗普政府目前挑起的贸易战则反映了利用贸易作为工具系统性地遏制中国的想法。这种思维转变的一个主要标志是基于特朗普的思维模式,即在去年年底的国家安全报告中将中国列为最重要的潜在竞争对手。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对中美贸易战作出了总体判断,这是为持久战做准备。“我们应该对未来中美博弈的复杂性、长期性和严重性有所准备。”张明认为贸易战对中国经济有三个短期不利影响和一个中期中性影响。
首先,贸易战的加剧将显著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从而降低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很可能会大幅下降,从而降低中国整体贸易顺差的规模。事实上,净出口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由负变正,这是中国经济在2017年触底的最重要因素。如果贸易顺差大幅萎缩,并与投资下降和金融监管收紧相重叠,中国2018年下半年的经济增长将不容乐观。
第二,如果美国的贸易制裁扩大到更多的出口行业,可能会对这些出口行业上市公司的业绩和股价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中国股市的调整。例如,化工、机械、有色金属、电气设备、家用电器、钢铁和其他容易受到美国制裁的行业,其市场价值很高。一旦这些行业遭遇美国的贸易制裁,它们的股价表现可能会受到影响。换句话说,贸易战的后果之一可能是美国和中国股市双双向下调整,尽管美国股市向下调整的可能性和程度可能更大。
第三,如果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实施进口对策,可能导致中国通胀率意外上升,给中国经济带来滞胀压力。例如,如果中国以美国大豆为攻击目标,中国只能增加从南美国家的进口,因为中国高度依赖进口大豆,而且全球大豆出口市场相对集中。一方面,南美大豆的价格高于美国大豆;另一方面,南美国家与中国之间的运输距离较长,因此对美国大豆的贸易制裁可能会大幅提高中国的大豆进口价格。考虑到大豆是中国畜牧业的主要饲料来源之一,大豆价格的上涨可能会导致国内肉制品价格的大幅上涨,进而推高中国cpi的增长率。
中期的中性效应是,在充分考虑中美贸易战的可能性和潜在影响后,中国政府可能会采取一些措施,在短期内对冲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这不仅包括货币政策可能更宽松,还包括针对金融风险的控制措施可能更温和。事实上,今年第二季度,金融市场担心金融风险控制措施可能会明显加强,这将对金融市场带来新一轮冲击。但是,目前火热的债券市场有调整的可能。此外,加强金融监管还将抑制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从而给宏观经济带来下行压力。但是,如果中国政府充分考虑贸易战升级的可能性及其影响,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调整可能会更加适度,对金融市场和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将变得更加可控。
标题:要做好中美贸易持久战的准备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6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