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16字,读完约4分钟
一个服务器,一个“云”,连接着中国和世界,让数据为他人跑腿。这是四十年前我无法想象的生活画面。全国人大代表、Inspur集团董事长孙丕恕,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中,见证了“数字中国”成长的奇迹。
“那时,我还在上大学,去银行存款的人必须在同一个营业点存款。存折仍然是手写的,它非常强大,可以实现同一个城市访问或跨城市访问。”出生于1962年的孙丕恕回忆起他16岁时的生活。
改革开放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寻求变革的目光转向了世界。然而,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仍然处处“卡在脖子里”。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为了勘探石油,当时的石油工业部花了大量的钱购买了一台美国服务器。然而,这台中国用大量外汇购买的机器被锁在一个透明的玻璃房间里,全天24小时监控,中国人员不得进入。
美丽的渴望和现实的无助已经转化为孙丕恕的脚踏实地的行动。1983年,刚刚从山东大学毕业的孙丕恕进入山东计算机服务公司从事R&D工作,与R&D服务器结下不解之缘,开启了他“中国服务器之父”的人生道路。
那时,它不叫计算机,它叫微型计算机,没有服务器,它叫小型计算机孙丕恕回忆说,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许多银行和企业将计算机用于办公和局域网,对服务器的需求也在增加。然而,当时国内服务器领域仍是空·怀特的专利,由美国的ibm、惠普和戴尔等少数巨头垄断。中国只能依靠独立的研发来填补这一空空白。
"即使是自主研发,也离不开改革开放."时任山东电子研究所副所长的孙丕恕表示,无论是为了技术突破,还是为了零部件,闭门造车都非常困难。改革开放带来了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的春天:一方面,研究人员出国更加方便,获取研究资料的途径也更多;二是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资源要素更加自由流动,为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孙丕恕的领导下,中国第一代0520系列微机和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型机smp2000相继诞生。1988年,Inspur Computer的国内市场份额高达20%,成为唯一一家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电脑主板制造商。1996年,Inspur服务器的年销售量接近2000台。
“我们这一代人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与时俱进,时代造就了我们。”孙丕恕说,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的迅速扩大和技术创新的迅速发展。现在,Inspiron电脑站在了新时代的顶端。
孙丕恕认为,从微型计算机到局域网,从局域网到互联网,新技术正在深入应用于政府管理、企业生产、公共服务和生活等各个领域。Inspur还从服务器制造商扩展到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提供商,提供六类产品,如云计算和数据中心、云服务、大数据资源和交易、企业管理软件、行业软件和行业终端。服务市场已扩展至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美国、日本、拉丁美洲等地设立了R&D中心和工厂,在26个海外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和展览中心。
去年9月,Inspur集团投资5.1亿元人民币,持有51%的股份,与ibm共同成立了Inspur商业机械有限公司,并利用功率芯片技术在服务器上进行合作,直接触及了ibm在服务器领域的核心。在孙丕恕看来,正是过去40年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让这样一个传奇成为现实。
展望未来,孙丕恕表示,Inspur还将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集成和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政务领域的步伐,使新技术能够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质量,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标题:四十年站上“云”端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6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