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75字,读完约3分钟
代表委员会成员谈论医疗保健
整个公共卫生系统的外援规模已经开始显现
国家卫生计生委今天举行例行记者会,邀请部分NPC代表和CPPCC委员,围绕“代表委员谈健康中国建设”这一主题,就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进展和成就进行座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球公共卫生中心主任、传染病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董小平指出,中国传染病防治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艾滋病、乙型肝炎、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各种新发和输入性传染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中国整个公共卫生系统的外援规模已经开始显现。2014年,埃博拉在三个西非国家爆发。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为核心,中国组建了一批赴疫区的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培训队伍,为控制和消除埃博拉疫情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是第一个进入疫区的国家,目前仍有11名专家在塞拉利昂工作。2016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了全球公共卫生中心。中国对外卫生援助已经从过去的单一建设项目转变为紧急救援和日常工作的结合。
针对今年3月可能出现新一轮流感的说法,董小平指出,今年流感仍处于正常趋势。流感病毒容易变异,但变异有两种类型:一是有一些氨基酸的变化,导致蛋白质结构和抗原性的变化;另一个是显性菌株被抑制,非显性菌株发展成新的显性菌株。今年的流感趋势是优势毒株有所改变。三月份往往有一个小高峰,这主要是由于“冷春”季节和大量的人口流动。然而,有一个规则是不会被打破的,即第二个峰值不会高于第一个峰值。有些人担心季节性流感与人类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重叠,这是不可能的。人们不会像季节性流感那样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目前还没有这种迹象。这种流行病肯定会存在,但不可能发展成流感大流行。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进提出,要建立以“三汇”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桥梁的紧密型医疗协会模式,并以医疗改革分级实施。首先,专家下沉;第二,纪律下降;第三,信息是相关的;第四,要引导医疗保险;第五,人才可以共享,使社区医生具有上级医院和三级医院的建立和身份,保证社区医生的稳定性和服务质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晨指出,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疾病,有自己的国际分类编码。戒烟需要社会、政府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医学界应该用专门的方法帮助公众戒烟。开展专业的戒烟干预对提高戒烟成功率非常重要。国际经验表明,应培训专业医生进行烟草控制,并普遍建立戒烟诊所。领导干部带头发挥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和医生也是推动整个社会戒烟的重要力量。我希望全社会都采取积极的行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昊指出,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必须建立连续、固定的合同服务模式。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信息技术,以电子方式签订合同,通过定向分诊和预约,形成持续、固定的医患服务关系。同时,充分利用智能诊断技术,促进合理诊断检查、用药指导和健康指导,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临床诊疗路径嵌入医生工作站系统,根据症状描述为疾病诊断、检查和合理用药提供建议。此外,社区中心还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合作,为行动不便的重点人群提供家庭医疗服务。(记者白剑锋)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史玉妍
标题:公共卫生整建制援外规模初显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5914.html